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One Kayak

#62 四季词抄(3/6)夏

Updated: Sep 18, 2023


夏| 开篇诗一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夏| 四季词抄


1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

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

看山恰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敦煌曲子词:唐五代时期民间曲词,光绪二十六年发现,王重名校辑。



『注』

五两:挂在桅杆上的鸡毛,重五两,候风用具。

棹:音照。长桨,或作动词——以桨划船。

橹:船桨。


『评』

此篇上下阙尾句皆用“行”字押韵,说明早期民间词形式自由。上阙描写船起航、出港,风向变化。下阙讲长风破浪,江上风光。

对于山与船相对运动的质朴观察,语言清新而又趣味。试与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对看,皆是古人对于主体与客体、动与不动状态的体味。



2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 772-842


『注』

竹枝词:唐代蜀地民歌,刘禹锡根据民歌创新词。

情:谐音晴。既指天气晴雨,又谈人心有情无情。


『评』

刘禹锡传世十一首竹枝词。这一首写少女含蓄心事,充满蜀地民歌气息。

东边日出西边雨,多为初夏午后。


3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1007-1072



『注』

栊:格子窗。


『评』

群芳过后,虽然提到”春“,但”春空“,分明是初夏景致。

仍是欧公忆游词,下阙笙歌散尽一转,春日已成过往,看双燕双飞,伊人独立细雨中。




4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 1036-1101


『注』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到石潭求雨,路上做组词五首,这是第四首。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缫车,音骚。蚕茧缫成丝的工具。

牛衣:蓑衣,为牛挡雨。


『评』

把这首东坡词和上首稼轩词放近一点,比对着读。同是白描乡社日常,洗尽铅华,作为千年后读者的我们,是否能透过纸背想见东坡和稼轩的不同境遇?

枣花落下、蚕茧、瓜果、渴思茶,皆是夏日道中景象。



5

临江仙·夜归临阜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苏轼 1036-1101



『注』

临皋:今湖北黄冈,苏轼谪居于此。

长恨句:典出《庄子》:“丞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丞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营营:为世事忙碌焦躁,苦心经营。典出《庄子》“无使汝思虑营营。”

縠:音胡,纱织品。喻风平浪静,水纹细小。


『评』

这篇作于谪居黄州时期,苏轼夜间醉后独立江边,问自己“何时忘却营营”,是因为还未忘却,还在营营。旷达语落于笔端,警策自己、展示他人,然而生活中之无奈挣扎却非文字能解脱。苏轼从未归隐,从未解决,亦不妨其旷达之语千古流传。



6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 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 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 楚语吴歌

山中友 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

待闲看 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 应念我 莫剪柔柯

仍传语 江南父老 时与晒渔蓑


苏轼 1036-1101


『注』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47岁。

去黄移汝: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五年的苏轼,接到量移汝州(今河南)的命令,属于酌情移近,但并未复官。

会:刚好碰上。

仲览:李仲览,苏轼朋友。

岷峨:四川岷山、峨眉山,代指苏轼家乡。

百年强半:快到半百了。此时苏轼四十七岁。

再闰:三年一闰,五年多了,经过两次闰月。

尽楚语吴歌:孩子都说当地话了。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典故,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家乡吴地佳肴,弃官归隐。

柔柯,音科。娇柔的柳条。


『评』

这篇同样作于黄州,谪居时之鱼鱼之歌。全篇散文笔法,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直抒胸臆。于上篇《水调歌头》和秦观《踏莎行》对看,同为流离之作,兴味又极不同。


起首二句直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起得险峭,为东坡一贯显示自己文人情怀的写法,故意与花间词人相区隔。



7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蓑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1036-1101



『注』

林断山明:树林间隙看到远山。

红蕖:荷花。

藜:藜木拐杖。


『评』

起首写景,林间显现出远山与竹林遮住近墙,对应工巧。

作于东坡谪居黄州第三年夏末。

白鸟对红蕖,真乃神来之笔。

末句为经典名句,一个“凉”字,韵意深远,表面看来是夏日清凉,心境清凉,但隐隐有世情凉薄、抑郁不得志之喻,不是全然超脱之语。



8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

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 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 石中火 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 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 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 一壶酒 一溪云


苏轼 1036-1101



『注』

隙中驹:人生短促,如如快马驰过缝隙。语出《庄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石中火:人生短促,如击石迸火,转瞬即灭。语出刘昼《新论》“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

梦中身:人生短促如梦。语出《关尹子》 “知此身如梦中身”。

谁亲:谁是知音。

陶陶:快乐的样子。语出《诗经》 “君子陶陶”。


『评』

季节不明,“清夜无尘”,夏秋皆有的。但念这首词的温度和达观情绪,还是愿意放到夏辑。况联想夏日傍晚大雨后,夜色如洗,也是应景的。

爱“酒斟时,须十分满”

仍问“几时归去”,如苏轼在《满庭芳》中问“归去来兮,吾归何处”,终未能归隐。



9

踏莎行


杨柳回塘

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

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 1052-1125


『注』

贺铸:人称贺梅子,亦称贺鬼头,长相和词风均颇奇特。自称远祖本为唐代贺知章,以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晚年退居苏州。

回塘:水塘环曲。

别浦:江河支流。

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荷花。芳心苦:莲心。

返照:夕阳。

骚人:诗人。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诗:“莲花不肯嫁春风”。


『评』

咏荷花的著名小品。

“红衣脱尽芳心苦”一句很巧妙。咏物借用荷花自比,叹春去秋来,美人迟暮,君子不得志。



10

苏幕遮


燎沉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 1056-1121


『注』

燎:细焚。

侵晓:拂晓。

长安:借指京城汴京。

芙蓉浦:指杭州西湖。语出张宗昌“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评』

又一咏荷花小品。上阙眼前实景,下阙忆中乡情。王国维曾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虚实相对,让我想起石涛画上旧诗“堤外莲花千万朵,不知谁是旧人香”。



11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支风敕

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 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 1081-1159


『注』

西都:洛阳。

清都:天帝居所。

山水郎:为天地管理山水的官员。

累:三声。屡次。

觞:音商。酒器。


『评』

这篇词作于朱敦儒靖康年间辞官之后。他回到老家洛阳,纵情山水,屡召不起——至宋高宗绍兴年间才又致仕。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篇词时,不禁击节赞赏。上阙讲我本是天上看管露、风、云、月的。 下阙讲我总爱诗、酒、梅花。而王侯将相、玉楼金阙又算得了神马浮云。工与不工,都是次要的了。



12

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1084-1155



『注』


『评』

此二篇均曾选入语文课本,浅白几无需注解。李清照于少女时代作此二首《如梦令》,当时她在汴京生活优渥,在文坛初露头角。两首词“温度”都很高,热烈而爽朗的少女生活跃然纸上,其一为盛夏出游,其二为暮春初夏遇雨饮酒——即使对雨打海棠流露怜惜之情,但并无沉痛的身世之感。

对照其南渡之后历经离丧之词,令人掬泪慨叹。



13

渔家傲·记梦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乡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语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 1084-1155


『注』


嗟:慨叹。

路上:典出《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

谩有:空有。

九万里:典出《庄子》

三山:典出《史记》,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


『评』

夏日星河,女词人气象万千之作。作于南渡之后海上航行时,难得豪迈气象,不作悲戚之语,以诗入词,其境界豪迈开阖,比东坡词毫不逊色。梁启超《艺蘅馆词选》评此词曰:“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

忽忆起石涛画上旧诗曰:“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




14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

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陈与义 1090-1138


『注』

榴花:石榴花,色红。

戎葵:蜀葵,夏日开花。

湘中:湘水中,屈原投江处。


『评』

此篇创作于1129年,靖康之乱第三年。陈与义曾任官至兵部员外郎。南渡后北伐无望,身在天涯伤心处。

端午读楚辞,感怀屈原,叹时局,伤零落。


1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1140-1207


『注』

黄沙道:江西省黄沙岭附近,南宋时为官道。

茅店:茅屋顶的客栈。

社林:社为土地庙,社林为土地庙附近树林。

见:通“现”。

『评』

这篇写于辛弃疾贬官赋闲江西时,却全无颓丧气象。

全篇描摹外景,调用听觉、视觉(蝉鸣、蛙声)、嗅觉(稻花香),人物在哪里呢?其实观察者的主观意图无处不在。试举二例:

起首一个“别”字生动,客观来说月亮、树枝并无关系,纯从主观视角,却有了因果——明月忽然离开枝头,惊起雀鸟。这句从苏轼“明月惊鹊未安枝”化出。

末尾二句,“旧时”和“忽见”亦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图。

故而此篇非不谈情,特含蓄而隽永尔。

这也是语文课本里有的词,年少时上半阙总背不下来。


16

清平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 1140-1207


『注』

吴音:辛弃疾当时闲居江西信州,古为吴地,方言为吴音。

媪:音袄。翁媪:老爷爷、老奶奶。

无赖:顽皮。


『评』

夏日农家景象,纯用白描,岁月静好。而联想稼轩做此词的背景——一生力主抗金,但受不同政见者排斥,自四十三岁起,闲居二十余载——不由心生感慨。



17

疏影·咏荷叶


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浦

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 不展秋心 能卷几多炎热

鸳鸯密语同倾盖

且莫与 浣纱人说

恐怨歌 忽断花风 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

怕飞去漫皱 留仙裙折

恋恋青衫 犹染枯香

还叹鬓丝飘雪

盘心清露如铅水

又一夜 西风吹折

喜净看 匹练飞光

倒泻半湖明月


张炎 1248-1319


『注』

遗簪:刚出水未展开的新叶。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语出《史记》

浣纱人:指西施。此处化用郑谷《莲叶》诗:“多谢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鸳鸯盖。”

匹练:白色绢,喻湖水。


『评』

张炎,宋末词人,亡国后家道中落,借荷叶怀思故国。

《疏影》为姜白石设词牌,张炎同属南宋“清空”一派,驶上并称“姜张”。

夏日词咏荷花多,咏荷叶难得一见。此首可与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对着看。看着院子里一盆碗荷都败了,飘满浮萍,又不免想起李义山诗“留得残荷听雨声”。



转载请联络作者并注明原网站

onekayak@outlook.com

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