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开始在这里,温柔地灌一批水
2024.1.21
一周都是阴雨连绵,我又抱病在家。主要乐趣就是看各种粉红色和桃心形的糖果。买买买。口味牌子都不太重要萨,主打一个看着喜兴。
除了各种粉红色的糖果,最近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在盒马鲜生上看春节的花。然后给我妈和我婆婆家,买买买。她们好像都不是很想要…但我只是想买…
2024.1.19
绵阳风干麻辣萝卜干、北京王致和腐乳、涪陵榨菜、自家腌的醋洋姜、扬州四美宝塔菜和什锦菜心、上海奶奶给的酸辣白萝卜。
吃咸菜 腊八
2024.1.15
傅山是一个奇人。他本来写字画画是明代主流的清新秀润、绮丽明净的风格,但后来经历了大的转变。傅山自己说,他十几岁时,学晋唐书法不太得法,后一学赵孟頫就学得很像;中年以后,他自我反省,认为这是骨气不够硬的原因,改学颜真卿来对治自己的浮华和俗气。他说赵孟頫耽误了自己三十年,还顺便把赵孟頫的气节骂了个狗血喷头。
那么,傅山年轻时学写赵孟頫,为什么不说赵孟頫是匪人?因为时移事异了。清兵入关、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傅山37岁。在这种情况下,傅山全然改变了对赵孟頫的看法,也改变了书法的审美追求。他自省,继而自悔,用颜真卿来“洗涤”自己。傅山这个对于赵孟頫和颜真卿的讨论,固然是在审美的层面上,就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进行了尖锐对比,但也超越了艺术层面,拿到礼教和政治层面了。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文史哲、道德、政治、和艺术,往往是不分家的。
傅山原文“余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获赵松雪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能乱真,已而自愧于心,如学正人君子,苦难近其觚棱,降而与狎邪匪人游,日亲之自不觉耳。更取颜鲁公师之,又感三十年来为松雪所误,俗气尚未尽除,然医之者,推鲁公《仙坛记》而已。”
2024.1.10
《傅青主》论书“傅青主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尝自论其书曰:「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曷尝不学右军,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坏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无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母安排。君子以为青主非止言书也。”
孙过庭书谱讲到了对于形式的要求,但是也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不能以美丑判定高低,要真,刻意地媚俗和媚雅都不高。
那么刻意地推动艺术进步,算可以吗?这个应该是好的,其实这是default。要技巧高度成熟。还要往前推进,这些都是default艺术的要素。这些属于探索、求索,不算不真诚。
但这之上,还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臻于化境的地步,终于化有招为无招。如果不能臻于化境,其实也很好了,就算第二流。臻于化境了,就算第一流。
说什么、怎么说,哪个重要?
观念?形式也可以是观念,内容也可以是观念。
儒家的说法,文以载道、书以载道、教化是把内容(说什么)放到了最高位。善高于美。
是否要将艺术与人品、道德、政治分开来?
柏拉图也说,“内容的善是唯一的标准。”但这个善,不应当是世俗层面的政治和美德,而应当是究竟层面的真实、实相,truth应当和美和善的同一的。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这应当是指的人不可以心术不正,但这个正,我们今人不应把它理解为儒家的狭义的忠孝节义的道德,或某一特定的政治的道德、伦理的道德、人格的高尚,而应该理解为普遍的真理和真诚。
项穆“穷变化,集大成,致中和”
王羲之的境界:
“千变万化,得之神功”(书苑菁华.王羲之别传)
“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頫 论书体)
“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 书谱序)
2024.1.16
桂花藕粉拿铁,特别好喝~~~
2024.1.13
1993年春节,我爸回国探亲。那是我第三次坐飞机。前两次都是自己飞的,第三次总算有和爸爸妈妈一起飞,故而印象深刻。我妈说小学生机票只有半价,所以应当在12岁以前多飞,之后就不要胡乱飞了…[捂脸]。
我们仨先飞去南京,到扬州、镇江看了一大圈奶奶、姑姑和各种亲戚;再到上海玩,看大妈妈和小姚叔叔。大妈妈在我记忆中模模糊糊就是马伊琍那张脸,短发、精干、穿开司米、戴披肩、嘴特碎、人特好,养一只名叫阿咪的爱吃冰淇凌的猫。猫快二十岁了,我叫它“老咪子”。
我记得我们那回是住和平饭店,那时东方明珠刚盖好一个球。我刚问了一下我妈,我妈想了一会儿,说,是有这么回事。 #跟风儿回忆杀
2024.1.9
写虞世南的字,读虞世南的诗文,配一脸。顺便写个小抄,以及之前就提过的虞世南vs赵孟頫。
2024.1.9
这个应该要BSO一下。朋友在东京旧书店里掘地三尺找到的好东西。他把它放在一个羽毛球桶里,寄来给我了。好感动。
刚刚am还兴奋地说“有人寄来一桶羽毛球给我耶。” 不,并不是给你的[偷笑][偷笑]
1975年二玄社发行(昭和50年)。后来有很多版本的书,但这个大表好像没有再版,淘宝和一些旧书网站也找不到。
2024.1.9
虞世南,在古人看来,主要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是辅佐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帝师”;在今人看来,是书法家。对于他的诗文,虽然太宗也将“文翰”列为虞世南的“五绝”,但文学史上大多还是把他看作一位宫廷文人。
其实,只用齐梁遗风、应制之作来评价虞世南的诗,是有失公允的。
清人沈德潜评价虞世南的《从军行》,说“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说得不错。初唐的风气,并不是由初唐四杰横空出世、忽然带起的。
虞世南的诗中,固然有一部分应制诗,其文学价值不高;但也有拟古诗和咏物诗,能够别出新意,借事抒怀,自出机杼,或感情激越、或清新、亦能文辞典雅,是正在萌发着的大唐新风。彼时,初唐四杰尚年幼或还未出生。以虞世南的地位,并作为齐梁体例和宫廷文人内部的革新力量,他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故而,此书编者说,虞世南既是南朝绮靡婉缛诗风的终结者,又是开启大唐豪放清朗诗风的先行者。
//摘录编辑自浙江古籍出版社新版《虞世南诗文集》周乃复的序文和胡洪军、胡遐的注释
2024.1.8
苏轼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意思是,白居易长长短短写了三千多首诗,我却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嗯我也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2024.1.7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酌酒与裴迪》
2023.1.5
如果在东京转机停一天,只来得及去一个地方的话,那就是在南青山闲逛。看看根津美术馆开不开,再找个地方坐下喝一杯茶。
2023.12.31
新年在家里过。北京的残雪,膝下承欢,给老人过生日,各种网红外卖足不出户好欢乐,写字。
祝愿2024吉祥如意。
2023.12.30
我喜欢的冬天的天。天色、光线和枝丫的形态,
只在北京有。
京兆尹、雍和宫、五道营铁手咖啡。
2023.12.29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2023.12.28
吃东兴楼,被文物出版社的鲁迅、陈独秀、新青年文创周边萌一脸[捂脸][捂脸] 拍到好多漂亮的“格格”在玩手机。
国博 故宫 暴走一日
有人说我昨天的照片十分游客照。那是当然。咱还有更游客的,网红糖葫芦、网红面包店、糖炒栗子、兔子冰淇凌、奈雪的茶、酱香咖啡、老北京酸奶、等等。
2023.12.22
Duolingo
一年
2023.12.21
上师说,如果你是大学生、研究生,在学校成绩数一数二,那很好,那就来好好学一学因明,学学唯识中观。
果然,一学保证秒变humble,比磕头还管用。
(大致相当于逻辑学、论辩术、形而上学,用来讨论佛学问题)
2023.12.16
孙过庭書譜抄了一遍,拖了好一阵子了。3500字,好像是我抄过的最长的卷子。七张纸,裁成四开,写了一摞26张。这样通临颇有集训效果,主要是在章法。左右摆荡的幅度其实相当大,各种放飞,然后整体是看着和谐。写到1/3处时有所领悟了。
(哦对金刚经更长,但那个是小楷一字一字写,姑且不论)
2023.12.16
看到别人发的雪景照片,不禁唏嘘一下下。之前我也有在这里滑冰,也是这个光线,也是这样式儿的北方冬天才有的逆光枯树枝。一算,20年了。
我小时候不会滑冰,故而,对于仅有的几次滑冰,场景、时间、事件、人物,全都清楚记得。
几十年过去了,打电报的习惯也还是没变[偷笑][偷笑][偷笑](这个电报梗,谁懂?well,懂的话,也请人艰不拆吧,笑死)
2023.12.15
开悟的境界。知是海洋。识是浪花。
知,只在当下。
2023.12.14
学点录音混音的副作用就是,我现在听一些原来喜欢的古琴唱片,能明显听出加了什么音效。然后听着听着就有点郁闷,想着我要能拿到原始multitracks,如此这般自己重新混一遍就好了….[可怜][可怜]
(仅限于古琴哈,还有一些器乐独奏,我比较会听。其他的,绝大部分唱片,当然还是望尘莫及的。)
我猜P图师傅也不大能看得下去如今的美人照片,看着就想拿鼠标上去点(以及快捷键)吧。
又及,期末作业是录、混一首完整的曲子。内什么,我做了一张album,可还行[偷笑]
忽然还有点伤感,觉得对HiFi“高保真”也可以脱敏了。世界也本来没有什么真相…
2023.12.10
周日hike。爬到了大菠萝(Mt Diablo)顶,完成湾区小目标。
这里有个小灯塔和雷达站,算是湾区制高点,向西看到金门桥,向东看到Sierra山脉的雪线。
展示一下朋友为督促我完成小目标,陆陆续续帮我置办的装备:高光是手杖,轻到只有10oz,她花了大量时间做research,为着督促我继续努力。
果然是差生文具多[偷笑]
2023.12.8
约小伙伴来录音。因为都是自己人,我也总算有了一张图二这样的工作照。之前都没照片[偷笑]
我可以solo “fly the ship”了(用师傅的话讲。)
我怎么觉得这比开飞机还要酷,尤其对我这样连看电视都不会(因为不会用遥控器按钮)的人来说。
又及,开飞机不creative(天呐,但求别出什么需要creative的幺蛾子);而玩这个不仅technical,还creative。好喜欢。
2023.12.7
最近做podcast也是,每集都要提出新观点,有新意。我想了好久,杜甫和王维,怎么讲。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只重复别人讲过的,就没意思了。
2023.12.6
好像应该小mark一下,我的podcast居然也更到第20期了。周更,时而会拖延,算下来也快半年了,才刚开了个头。
本来只是为了给一起学书法的朋友,教她写诗,借用平台为着分享方便而已。不过我才刚注意到,也有几百个收听了,不知道都是谁在听这么无聊的节目[偷笑][偷笑]
待会儿我分享一个链接吧,可以用小宇宙app微信直接听,也可以用apple podcast听…如果你好奇的话[呲牙]
2023.12.2
Cybertruck出图片时,我就很喜欢,完全就是我喜欢的车的样子。那年生日还下了订,因为我的生日礼物从来不超过100块钱的,订金就刚好100块。但是喜欢归喜欢,并没打算买,因为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只能开做车的人做的车。我对硬件和制造业有一些执着,这样基本工艺不合格的厂牌做的车,我大概还是要再观望几年。
最近已经在街上看到好几辆cybertruck了,样子还是很喜欢。但昨天看到发布片子的细节,果然又是没有门把手,到处都是按钮…真是无语。好像一个伟岸的人,长了一双小脚。
花这么多精力研究防弹材料、雨刷器…能不能把门把手研究研究。
2023.12.2
打谱,就是把古代琴谱弹出来,翻译成现代谱子。其中节奏、还有一些arrangement什么的,按自己的理解,都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可以打出很多很多版本,比如来个funk版的也不是不行[偷笑]
先找个最简单的谱子,按比较传统的样式儿,打个小曲儿
2023.12.1
今年去日本的时候,关西关东都有去,还是自己开车,我就觉得比较累。回来还在抱怨行程,反省说以后只能要么只去关西,要么只去关东。今天忽然有所醒悟…以前也是关西关东都去,一天走三万多步,也没觉得怎么样。无他,只能说明是老了。
2023.12.1
初中住校,食堂伙食是比较差的。有个西门盒饭阿姨,可能是退休老师的家属,每周五中午卖盒饭。一般就两个选择:京酱肉丝或酱爆鸡丁。提前选好、预订。配的蔬菜、小菜和米饭不用选。
那时我吃食堂饭卡,一个月伙食费大概四五十块钱。阿姨一份盒饭卖六元,不能说便宜。但一周一次还是吃得起的。
每周五中午下课,去小西门领盒饭,带回宿舍吃。那真是,再也没吃过那夜似的的好豆,也再没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
完全不记得的是,在那个没有手机也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们如何和阿姨联系的,如何下单,是预付款还是当场给现金等等,流程没印象了。
有时订不到盒饭,会在西门外副食铺子买炒饼,大概是四元一盒,巨大一盒。晚上有时去买糖火烧,五毛。
反正就是,这辈子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盒饭。
2023.12.1
好久没写小作文了吧。我来有感而发一下。哈哈打击面有点大,欢迎对号入座[偷笑]
我娃也早前就我戴过帽子了,说我是elitism and snobbery…我…我虚心接受…如下: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说法,我再发展一下。
学书法,要入门,这是不分专业还是业余的。入门时,前几年,都是要一样地开始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框架到沿革,从老师到同学。假如有缘分,遇到了、选好了,就开始学,就是了。
至于什么时候区分专业和业余,我认为是要看创作。至于创作能走多远,入门基本功之外,还要看学养、修为、悟性、造化等等。
实在地说,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想当一个入流的书法家,不仅要有中国书法绘画的审美传统,还要有西方美术和设计的常识;不仅要有充分的中国文人的学养和品格,也要有现代艺术的观念和谱系。这样才有可能表达感受、表达内心,和个人灵魂也和时代有所呼应。否则,也就谈不上入流的艺术家。书法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没什么例外的,也没什么神秘的。
到了这一步,也只是入流而已,也不见得成名成家,当然,目的也从来不是成名成家。有的人学书法,说自己只是想要修身养性而已。要我说,修身养性也至少这样学过来,也要走到这一步,才谈得上修身养性。否则就是瞎闹。
我不反对瞎闹,世上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学,我也有好多事情在瞎闹,比如说坐着聊闲天包饺子、比如假装自己在锻炼… 好多事情我都没打算去学,也不懂。但只要是学东西,就只存在“专业”的学。没有什么所谓“业余”的学。
当然,这些不是本职工作,也不是毕生理想,随时可以停。没兴趣了,或者环境变了,或者缘分尽了,随时可以停,反正不求成职业,不求成名成家。但只要是在学一天,就只存在“专业”的学。没有什么所谓“业余”的学。
其实玩什么不玩什么都无所谓的,都是自己选的。客体、对象、内容本身都没有高下。
但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在学书法、学古琴、学佛、学收藏….等等,那么就请读书、读史、拜师、上学、写作业、思考、修习、与人讨论。否则就不要说自己在学什么东西,“修身养性”来着。
修身养性不是装个样子在瞎闹。
2023.11.29
浙美2016年出的一套小书。我有其中几本。装帧质素简净,纸张轻又好,拿在手里舒服。推荐《猫苑》,清朝铲屎官之作,微信读书有电子版。
2023.11.29
感恩节去Sea Ranch玩了几天,整理整理照片:Russian River入海处,1号公路上的毛毛草、礁石、浪和多肉,打了发胶一样风格独具的歪脖松,退潮的日落时分,小区会所的无敌景观。
2023.11.27
翻天覆地找一个旧文书,把古早硬盘全翻了一遍,结果…看到一批我一点也没印象的照片。某年夏天,同学们给我送行。大家去一个叫愚公移山的live house看唐朝。那批照片,同学发给我之后,我大约就没看过。
那时也没有社交媒体,更没有修图,哈哈,于是照片就这么在硬盘里躺了十几年。
来,深夜偷偷放一波儿回忆杀。
2023.11.27
看到倪一宁写的影评,其中有一句话说得让人动容。电影我还不知道啥时候看,也无从评价。先把这句话转一下:
“看《涉海》的时候真的有种被吸入一个巨大梦境的震颤感,同时被那个尖锐的真相刺痛到:世界是个巨大的cosplay展,父母对孩子的爱里,常常有很多做戏的成分,成年人分不清楚爱和控制欲、和虚荣心、和占有欲,但无所谓,成年人很会真真假假应付着过,然而小孩一直是捧着一颗真心,所以童年常常遍布着痛苦。那些不幸的小孩,长大了,也常常会选择一种不幸的方式跟外界相处。痛苦对他们来说,反而有种熟悉的安全感。”
2023.11.26
多年来我弄懂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地狱的萌芽;一张脸、一句话、一个罗盘、一幅香烟广告,如果不能忘掉,就可能使人发狂。-博尔赫斯《德意志安魂曲》
博尔赫斯 转述
“佩特说过,一切艺术都倾向于具有音乐的属性,那也许是因为就音乐而言,实质就是形式,我们能够叙说一个短篇小说的梗概,却不能叙说音乐的旋律。” 《另一个,同一个》序言
佩特说过,一切艺术都倾向于具有音乐的属性,那也许是因为就音乐而言,实质就是形式,我们能够叙说一个短篇小说的梗概,却不能叙说音乐的旋律。如果这个见解可以接受,诗歌就成了一门杂交的艺术:作为抽象的符号体系的语言就服从于音乐目的了。这一错误的概念要归咎于词典。人们往往忘了词典是人工汇编的,在语言之后很久才出现。语言的起源是非理性的,具有魔幻性质。丹麦人念出托尔、撒克逊人念出图诺尔时,并不知道它们代表雷神或者闪电之后的轰响。诗歌要回归那古老的魔幻。它没有定规,仿佛在暗中行走一样,既犹豫又大胆。诗歌是神秘的棋局,棋盘和棋子像是在梦中一样变化不定,我即使死后也会魂牵梦萦。
2023.11.26
”图书馆在发烧,里面的书惶惶不可终日,随时都有变成别的东西的危险” 博尔赫斯
2023.11.19
Sunday hike。
11公里。雨后天空如洗。一路俯瞰南湾。高处观景台更是看南湾全景和日落的好地方。
2023.11.18
选个曲子打谱玩。虽然留了好几套线装本,但还没怎么仔细看过。
之前弹老先生打好谱的版本,记谱法都是用西方的,速度、强弱、表情符号啊什么的。这一看原谱,好家伙,给到演奏者的信息很具象啊…“仰天长叹”“无所控诉”…
2023.11.13
隋唐以前,最有名的书法家当推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怎么评价他的前辈呢?他说,“我过眼这么多人的字,还是要属钟繇、张芝的字最好。其余的,实在没啥看头。”
他又接着说,“那我的字怎么样呢?显然和钟繇不相上下;严格说,应该超过了他。和张芝比呢,不分伯仲,不分伯仲呀;但是,你们要知道,张芝练字苦啊;他天天临池洗笔,池水都变黑了;假如我能这样下苦功,肯定比他强。望周知。”(得意脸)
这个段子传自孙过庭的《书谱》。假如是真事儿的话… 想到王羲之说这话时那得意脸的小样儿,我真是扶额叹息…这熊孩子的情商啊。
然鹅,他儿子王献之的情商更低…王献之到处说自己的字比老爸强。well,就算真如此,正统士大夫也先立个flag,评他一个不孝;再就字不论字,吵作一团。
王献之的段子更多了。以后再表。
2023.11.13
摸出一张破纸儿,胡乱写一遍蔡襄《扈从帖》
又及,这礼拜要全文抄一遍《书谱》 卡卡
2023.11.23
孙过庭《书谱》摘录: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節,千古依然。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逾妙,學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時;時然一變,極其分矣。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從心。故以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亦猶謀而後動,動不失宜,時然後言,言必中理矣。
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草不兼眞,殆於專謹;眞不通草,殊非翰札,眞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眞虧點畫,猶可記文。逥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
2023.11.11
周日hike。上上周,上周,这周。
坚持还不错。
补几张朋友照的,有我的。
虽然西海岸山形比较丑,但这几张还真有一点点秋天的怀柔的颜色。平替。
2023.11.4
把now and then在琴上扒了一下。好唏嘘。
忽然想起来the rolling stones的今年新专还没听,听了一遍。这个鼓的音色,啧啧。
然后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去Sphere看U2。
滚圈化石啊,有生之年。
2023.11.3
Qobuz上了24b-96khz版本[爱心][爱心]
now and then
2023.11/3
今儿读了一卷胡适讲唐诗的文章,主要是被第一章他的标题党《唐初的白话诗》吸引到了。结果一气儿把七章都读了。边看边笑,腰都笑弯了。
怎么说呢?这么说吧。我原来是得了胡适的真传:读书特多、不求甚解、脑瓜聪明、大放厥词。
他是能讲出不错的观点,但讲着讲着…就…就这。爱做惊人之语,常常大胆假设,不见小心求证。
好吧… 我真的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
2023.10.28
上周末MTT指贝九,好几个月前就买好票了。
全家生病隔离在家,只得错过。唉,太息一下。
2023.10.26 我之前听有音乐人说中国的学院派的音乐人其实水平不错的,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有一席之地,获奖什么的。(不像独立乐队差距那么大)。我没怎么听过,看来确实挺有意思。(三宝音乐剧)
我把乐夏一看完了,又开始看乐夏二。简直太欢乐了。
不能当音乐节目看。整体水平还是不太高(当然每季都有几支还不错的镇场子)。但不当音乐节目看就心态平和了。好看在于特真实。人在音乐里很难假装,几斤几两音乐里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太有意思了。
看张亚东那样,看到唱得哪哪不靠的年轻人,就露出姨母笑。他肯定不是当音乐听的[Chuckle]
不过我也能理解有人看不上国内乐队,基本面水准差太远的,很多听着难受。乐夏三有一个改编刘欢的歌,原曲里会有德九的段落,这小乐手非要自己拿小提琴拉出来,还觉得自己挺高级。小提琴拉得什么东东啊,连这边高中生交响乐团都进不去。惊着了。
不少乐队采访里自己都说不怎么排练,因为实在不赚钱,都各自有工作,就偶尔聚一起live house演一场。所以乐夏能让一些乐队出圈赚到钱,摇滚明星化,其实是有意义的。至少很多半拉晃荡的乐队都按时排练、写新歌了。只有当认真做乐队的基数足够大,并且大家都能至少养活自己过体面生活的时候,才可能出现金字塔尖的天才乐队。现在没这个群众基础。
相比之下重塑确实技术到水准,至少人家是坚持每天排练几小时,当作上班一样严谨的(烦华东,丑人作怪,刘敏太美了)。本来重塑和mandarin这样的技术就应该是基本面,大家再拼才华。好家伙,现在在国内乐队里显得鹤立鸡群了。叹息。
2023.10.24
am在qobuz上偶尔翻出小娟唱的邓丽君,我跟着听了一会觉得好难受。邓丽君的歌不适合她的唱法。气息不顶住,音准是不够的。邓丽君的歌旋律太耳熟能详了,听着小娟唱,总在缝里差那么一点点。小娟和山谷居民的风格其实不错的,她唱其他的歌,清清淡淡,蛮好。不适合唱邓丽君。
之前我复习乐夏,听到新裤子也是难受,因为彭磊音准有问题。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但我觉得他要玩电音,就不适合这样的唱法。玩电音得把音准和节奏都卡准,再玩变化才有的玩。
音准不总是必须的。比如左小祖咒,我就挺喜欢。要说个人风格,这就是个人风格了,蛮和谐,我没处下嘴,respect就可以了。说是配乐诗朗诵也好,配乐读报纸也好…我在这听得满脸姨母笑…觉得挺好。
多说一句,我很能接受朋克的粗粝;现场演出也看过很多,有瑕疵很正常,尤其是神来之笔又感情真挚的时刻。这里说乐夏,不是讲风格或者对偶尔出错的吹毛求疵,而是说基本不在调上的问题。我不死心又听了一些他们的唱片,也不行。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国内近20年的新乐队没怎么听过。我想说认真听听吧,第一个碰到新裤子就惊着了。所以就好奇一下,发生了什么… 我又错过了什么。
2023.10.24
临贴有个有意思的体验:对着一本帖,写着写着会有电光火石的一个闪念。
为此,我现在开帖流程也改了。先不查资料,先写一会子的,有了直觉,再读资料。
比如,写褚遂良《阴符经》。写几笔先想,宋徽宗学得不错啊;再写一会子,就感到这不是唐的。至少肯定不是初唐,大概要到五代、甚至宋。查资料,发现果然争议很多。当然,即使不是褚遂良本人的字,还是值得写一写的。
再比如,写米芾《研山铭》。这个就更明显了。字还不如鲜于枢,最早到元,不太可能是宋人的字。查资料,果然争议巨大。
总之有点意思。属于意外收获。
其实写字最好玩的就是和古人对话,深夜窗前,灯下纸上,满座高朋,满眼八卦。乘兴而来,兴尽而往,说说笑笑,消磨时光。和读诗是差不多,但写字比读诗更直接、更感性。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2023.10.20
手机照片app又给推老照片了,都是这个季节的,疫情前的。我才发现我原来也挺爱出去的。后来就完全不social的。也不爱照相。不知道是疫情闹的,还是时局闹的,还是老了。
2023.10.13
我想起来看了一眼我的blog的访问统计。有意思,感觉和新浪潮咖啡/craft coffee流行的地域基本吻合[呲牙]
2023.10.12
以前不解,弘一法师的字那么萧疏散淡,怎么是碑的底子呢?等我临完北魏北齐的好几种,再来写弘一法师这张比较早的还带着碑面的华严经赞颂。写着写着就感到,摸到他的晚年“弘一体”的门边儿了。有所从来啊 [愉快][愉快]
2023.10.6 说个好笑的事。
说来也奇,我从来没看过网络小说。前几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点进去微信一个推送广告,是古代言情小说。一翻就停不下来了,还挺好看。看过几章就需要付费。人家是非常有技巧的,刚好停在悬疑之处。明明白白都是套路,当时就明白,但觉得还好吧。买金币,核算下来大概一块钱一章吧。就买了30块钱的,心说30块钱一本书差不多吧。看了一会儿,币没了。我反应过来,应该看看一共多少章。
好家伙,六百多章…
我买过最贵的线装古琴谱贵也就是大几百小一千吧….这这这。
我等了一天,看自己还要不要回去读。唉没出息的,还是想知道后续如何。虽然后续如何我都能猜到了….但还是….花五十块钱包月了。
话说我看通俗小说的速度,一天五十万字(eg 穆斯林葬礼看一夜)。某些现当代著名通俗小说,小时候的我觉得似乎应当看一下。虽然委实没什么兴趣,但就抱着打个卡的心态,不是按本看,是按摞看。一个作者,一周几摞,几百万字,看就看尽。再下结论说不喜欢,或者褒贬,也比较全面了。看完之后觉得果然很无聊,就不看了,相当于打疫苗。
按这个速度,包月的话,平台指定亏了吧。好在,看完这本之后,我决定再也不看网络小说了。
话说作者深谙悬疑之道,文笔也还挺不错,人物也算立起来。虽然情节都是俗套,竟然也看得下去。但越到后来越拖沓,大概是因为看到这儿的都已经包月了吧。哈哈。
2023.10.6 前同事的校友群,还留着几个,潜水n年。
从前看大家找工作,互相推荐。
后来看大家创业的、投资的,互相接洽。
现在看大家给孩子/朋友的孩子找intern….
你说我八卦不八卦,还嫌自己不够忙。我会打开小朋友的简历看呢,然后默默感概,现在小朋友背景都好好。
2023.10.5
好久没听Gong了。今儿在很不错的音响放这个。唉,真好啊。特别好。
2023.10.1
19次获得格莱美奖的混音师Benny Faccone的心法。不错哦,这三条对于好多事情都适用呢[呲牙]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song.
Develop the groove.
Fin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and emphasize it.
2023.9.27
疫情时就说要去学校学recording、mixing、music production。其实大部分东西都可以网上学,但audio engineer这些事似乎还是需要去studio现场上手。今年总算付诸实践啦。上礼拜开学。虽然我之前在家只搞过最便宜的home studio录音,但从mic接phantum power到preamp到audio interface到监听到pro tool的逻辑居然差不多。上学居然听懂了,我是最怕各种按钮的人。控制台看着虽然眼花缭乱,但貌似可以搞定的,没有开飞机难耶。这我就放心了。
in person上课确实不错,有一些严格的流程和行规的操作手法,现场一看就明白了。照做一遍就会记住。要是读手册,半天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总之so far很开心。下课不想走,能一待半天,把几十种mic都试一遍那种。学生随意book studio time,不要钱。真好啊。 我去college上课真的是是一个非常annoying的存在。学习就像赫敏一样…只有我一个人记笔记。大家都揣着兜看着。下礼拜的书早就看完了,作业已经交了。下课了,老师从SF来一个很有名的studio的audio engineer rewire the control panel,说欢迎大家留下观摩。竟然娃们都散了,只有我一个人留下,先是看,十分钟开始伸手帮忙了,三十分钟以后就只需要他们说,把这个装上,我就把一个control console装上了。
也不知道是millennial对gen z的降维打击,还是ivy league对college新生的降维打击。
/开玩笑的啦。其实可能还好,昨天下课有人找我留下,拿各种乐器一起jam玩一会。大家说起来math rock、post rock,非常兴奋。有的小孩子弹琴什么的,非常talented,比我强多了
2023.9.26
过去几天上班超过80小时…累死了,来冒个泡。
1)给我妈买的网红中秋点心盒寄到了。看着很不错,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
2)消遣时间拿来看乐夏来着。前两季连前采后采带周边都看了[尴尬][尴尬]
3)最近弹琴有个大进展,特开心(悟后起修、悟后起修)
4)下周开学了。学什么回头再表。
5)看到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笑shi了。其实我本来就是想发这个来着。上面都是花边。
以下: 看到网友七嘴八舌讨论,笑shi了:
听说诺兰很喜欢007…
你猜007 IP在谁手里?在环球。
让诺兰拍,彻头彻尾英伦风…
有生之年要看到基莲演007了??
每部时长三小时…
还说呢,侏罗纪公园IP也在环球。
哇塞,恐龙正面怼脸拍,弦乐拉长音儿。
2023.9.23
有人用道和术啊什么的解释人类与AI的关系。其实也没什么玄妙的。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一点。无论AI写诗技巧到达什么水平,总还有会人写出好诗,也会有人特特来看这个人的诗。我看一个人的文字,不仅因为其技巧高妙,也是想要探望另一个灵魂。不仅是因为其完美,也是因为其不完美。
我并不是说AI没有灵魂,AI可以写诗给AI看。我也可以去探望AI的灵魂,这不妨碍我探望另一个人的灵魂。
创作是极为个体化的。一个诗人不会被另一个诗人取代,也不会被AI取代。
有些只需搬弄技巧的工作,比如行画?行活、套话、八股,确实可以由AI取代。AI对于作为生产工具的我们有部分取代甚至大部分取代的可能,对于灵魂的个体没有办法取代。
总之,AI对生产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运转当然会有巨大影响,已经有巨大影响了;但也没到人类就要去灭亡的程度。(其实此处可以就“存在”的定义进行讨论,略略略)。
话说人类能把自己玩死的办法也太多了,恐怕还等不到AI来动手…
2023.9.13
最近在学着玩podcast,需要自己做一些production的事,又一次嫌弃自己手太笨。有些技能很实用的,比如编辑音频、做封面、排版,做网站什么的… 哎,没办法,青春年华时都没学会。做学徒的时代训练出来的手艺就是画ppt。想当初要是学了点别的也不错。
当然,我们的手艺其实不在于画ppt,而是在于讲故事。当然ppt基本功也得扎实。虽然我都很久不自己画了,但指导起小朋友来,想龟毛还是可以相当龟毛的。毕竟卖的就只是一摞纸儿,一页好几万块钱… 想卖别的也不会。哎。
说过podcast,我一般是落后好几个时代了。比如大家玩podcast的时候,我还在写blog。大家玩公众号,我退回到给自己做网站写blog。等大家都小视频了,我考虑试试podcast。
在此立flag,音频是我走的最远的一步了。肯定不会再往前走。
2023.9.10
积蓄特别深厚的情感,用特别简单的方式来表达。真的打动人。
有时候心里有一个高大的形式,但技术达不到,这时候最好回归简单。
2023.9.10
周日hike。在Sanborn公园乱走一气。看到路牌说前面有池塘叫Walden,走过去看果然都是浮萍。还不错咩🐑🐑
2023.9.9
《最真实的诗是最虚妄的》(The Truest Poetry Is the Most Feigning)。莎士比亚
2023.9.9
李义山这两句诗“花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用来描写在西海岸思念东海岸真是再贴切不过。
白露过后还是这样的天气。到了冬天,不天寒地冻,怎么能有完全的吃着火锅唱着歌的乐趣?
2023.9.7
我不喜欢蒋勋,因为听他讲了几集红楼梦,发现大量细节错漏。感觉他有点欺世盗名之嫌。如果他讲到我不熟悉的内容,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错误,会不会以讹传讹?
昨天,我开始学着录一点语音,类似podcast,才发现,即使对着一个提纲,但对自己喜欢的话题真是会临时发挥,发挥出来的细节来不及查证,讲得爽了满嘴跑火车也是有的。于是忽然多了一些谅解。
当然了,我还是觉得他这样的咖位和影响力,应该请团队审查,即使录音不直接打补丁,也可以在文稿或者后续录音中订正道歉,给听众比较准确的参考。所以还是不严谨不踏实。
2023.9.5
世界上有一部分事物是不可言说的。对于这部分事物,我们可以写诗
2023.9.3
我有去电影院二刷奥本海默,好嗨森。万年不更的blog更新了。乐夏三还在看,又顺藤摸瓜听了好多其他国内乐队,好嗨森。长周末各种娱乐散乱中。[呲牙]
2023.9.1
清朝人沈德潜评阮籍的咏怀诗“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也”。说得不错。阮籍的八十五首咏怀诗,看上去“兴寄无端”,前言不搭后语。等遇上,便自懂了。
刘勰评说“嵇诗清峻”“阮诗遥深”。的确如此。嵇康没那么多纠结,有琴有酒,要死便死。阮籍更像我们普通人,清醒也胆怯,幻灭又不舍;当觉得愧对良心和朋友、不得不说时,只好意詣遥晦,隐藏得深。
世人都爱嵇康,而阮籍的“反复凌乱”更扎心。
2023.9.1
杨氏太极:松而不软、膨劲。中正,不前倾、不后仰。松正、虚实变化,腰腿力量,屈伸虚实转换,中正。周身相合、手眼身法步、眼睛配合。看进击的高手,轻灵沉稳、斜中寓正、上下相随、运转圆活。
招熟 懂劲 神明。
形准、劲完整、意念引导身体、心使身、虚实变化。手练、腿练、腰练、心练、神气。腰腿整劲、绵劲、身形完整。
2023.8.28
龚一:如《醉渔唱晚》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曲,但凡解说都说“刊于1549年《西麓堂琴统》,由陆龟蒙皮日休作曲,已有五百年的悠久历史。”事实是《西麓堂琴统》谱中的是一首与当今流行的《醉渔唱晚》,在调高、旋律、长短各异的另一首琴曲。当今流传的《醉渔唱晚》是在1549年后的三百多年(1876年《天闻阁琴谱》)才出现的,且曲名为《醉渔晚唱》。这种以误传误,从1962年出版《古琴曲集》到今天,长达50多年依然如此,而长年来我自己也是一名传误者。
2023.8.29
奥本海默票房已经$777m了,还在上映。一般imax 70mm最多两周的,也还在上。数字应该还没有日本中国票房嗯嗯。
和我毛关系没有,只是吃瓜表示一下震惊。这样的题材还是R级,虽然应该到不了$1b,也还是比较震撼。
摄制$100m,宣发$100m。Universal捧到摇钱树了。不出意外应该还有奖项。
主要是惊讶这个题材比大片儿inception还高不少。可能也是疫情之后rebound。但和同期比,也比碟中谍10高。挺惊奇的。
2023.8.28
《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只要静静地不做任何处理,杂念就会像静止的浑水一样,逐渐清明。 2023.8.27
朋友带我去一个对她来说非常轻松的trail(人家是一天十几二十miles,负重三十磅那种)。迁就我,走得很慢。
我这种万年不运动的,也斗胆走了8km山路。下山还被投喂农夫市集买来的脆桃。争取以后周日能多出去,把附近的山多走走。
2023.8.27
#讲个冷笑话 看一个别人写的《醉渔》的曲式分析,一晃神,想,这段AI算是什么鬼。卡卡,大概最近有关GenAI的报告看得实在有点多。
(实际是A1,就是第一主题A段的装饰性重复)
2022.8.27
開帖
北魏郑义下碑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米芾 蜀素帖 苕溪诗卷
2023.8.25
借着乐夏三的春风,我把朋友们安利我好几次我还没空看的乐夏一二稍微看了一下。想着几期节目其实跨过了疫情,还有点伤感。按各乐队把纯享版看了一些,又借着春风把这二十年比较有名的国内年轻乐队浅浅扫停了一遍。之前有个别听说过但没好好听过,大多数都没听说过。我孤陋寡闻来补课。
总体感受:我觉得普遍来说还是要提升技术。当然有个人技术和整体完成度都非常好的,但不够普遍。我们普通听众怎么听怎么开心都可以,但圈内的职业音乐人要减少一头抓玄学一头抓金钱的状态,玄学和金钱都可以有,也都很重要,但技术是基础是门槛啊。不到门槛基线不是不能出来吓人,欢迎年轻人勇敢闯,能让大家看到就很好,可以一直努力在路上嘛。但不到门槛基线的不能把自己包装成玄学并用来骗钱。
希望职业音乐人圈能有大量的技术到达基线的创作者,不到基线的就淘汰了,口水歌也要制作到基线,这样塔尖才出现更优秀的作品。那时,我们听众就有福了。
从我个人来说,不管听多少欧美日的东西,听通俗音乐还是很期待遇到更多从自己文化出来的好东西。这种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和抚慰,是无法取代的,不仅仅是歌词,也包括音乐元素。
虽然我相信人类情感绝大部分都相通,但终究还会有一点点痒处需要被挠到,尤其在今天这个开始变得哀伤的时代。
如今国内音乐圈大环境浮躁也乱象丛生,但作为听众还是对这一代青年有所期待。看看未来几十年能不能有一批大师出来,开山立派。众所周知大师扎堆儿来,这是个规律,因为各方面环境要齐备,到达门槛基线的塔基要足够大。
唉其实我想说,这段几乎可以整个儿搬到(某些)其他文艺门类上(咳嗽)
配图没有其他意思,就是翻个白眼的意思。
2023.8.23
苏轼评米芾。轼曾评价说:“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而“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也便是对米芾的千古定评。
一次,宋徽宗让米芾品评一下当时的书法家,当时的那几位,不外乎苏轼、黄庭坚、蔡京等,都是米芾的书友和哥们,可米芾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给蔡京的评价是,不懂笔法;对黄庭坚的评价,那就不会写字,是在描字:至于苏轼,那是在画字。宋徽宗问:那你呢?米芾说得拐弯抹角:我是在刷字。
苏轼和米芾二人有着共同处,在书画意境上,苏轼讲求“萧散简远”、“清新”、“简古”、“淡泊”;米芾则推崇“平淡天真”和“高古”。两者见解相同,而秉性高傲的米芾出言更加直率。同属“宋四家”的两
2023.8.24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2023.8.22
拉闲篇儿:前两期乐夏我都没看过,刚刚把新裤子的乐夏现场补习了一下。彭磊唱歌跑调实在有点…严重。
乐夏之后他们那么红,为啥?现场energy让人感动吗?还是多听听就可以忍了?如果有喜欢新裤子的,给我讲讲呗。
词曲、配器、制作都可以的。就是彭磊的声乐部分的音准…….一脸问号
2023.8.20
在一个纷扰的时代,表达和被听到都不容易。
2023.8.19
陈独秀敬告青年: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
2023.8.17
关于“十二因缘”,这里先引用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缘起经》的一段内容:
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
2023.8.16
对位是手段,复调是结果。
对位是技术写法,复调是风格类型。
在古典音乐里,通过对位的技术来形成复调的结果。这个对应关系比较简单,两个词也经常混用,比如把研究复调音乐的技法成为“对位法”,或者就叫做“复调技法”。
在现代音乐里,对位的技术不一定产生复调,或者说仍是广义的复调,但有了新的风格,更为关注音响、音色和风格的变幻。
德国音乐学家埃格布莱希特(Eggebrecht,1919-1999)“对20世纪的音乐在复调与对位之间划等号表示怀疑,因为在对位中,一系列的独立声部产生于同时发音的条件下,而现代音乐中声部的独立主要用于形成新的音响。
2023.8.16
杂阿含经:“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善解脱”
长阿含经:“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园,往堂上坐,与诸比丘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淨,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得解脱生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所作已作、所作已办。
2023.8.15
淘到一本旧书。不仅有签名还有上款。
不知“浩彰同学”今何在[可怜]
2023.8.15
学习传统的古典音乐的作曲技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创作自己的音乐,从大的方面讲,也就是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本练习所涉及的一切,确实是早已过时。并且,我们进行创作,不能像做本书练习那样来写,甚至可以说,我们挖空心思所练习的一切,并不能直接用在我们自己的作品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练习这些东西呢?我们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进入音乐创作之门呢?
下面我摘引一段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的编者杰拉尔得·斯特朗(Gerald Strang)在他所写“编者前言”中的一段话来回答。“勋伯格坚信,作曲学生必须充分掌握传统的技术和组织方式,并且对音乐名作具有广泛而熟练的知识,否则就难以解决现代音乐中那些比较困难的问题。”
斯特朗接着还做了较具体的说明。在此也摘录如下:“这里所讲述的原则都适用于各种不同风格,也适用于现代音乐素材。有些美学要素,诸如清楚的陈述、对比、重复、平衡、变化、加工、比例、连接、过渡等等,是不论什么风格和语汇都能适用的。”
2023.8.12
诸子百家里,我很喜欢孔子。他温和坚定,勇猛精进。他有志向,但不功利。他有原则,但不刻板。他爱人教人,但不说教。他不故弄玄虚。他爱自嘲,还有点搞笑。他是一个圣人,同时展现了正常人的智商,普通人的爱好,吃好吃的,过日常的生活。他为我们标识出凡人走向圣人的道路。虽然永远走不到,但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在路上。
孔子肯定说过很多话,但流传下来的不多。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君子不器。”
2023.8.12
精深及湛、平平无奇
2023.8.12
又有人问
你为什么做这么多事呢
我没有呀
我始终只有做一件事呢
就是玩呀
玩得有始有终的
2023.8.8
节自《琴赋》嵇康
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乃携友生,以遨以嬉。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临清流,赋新诗。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
理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常思。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兰肴兼御,旨酒清醇。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
2023.8.8
立秋
开曲子《醉渔唱晚》《梅花》
2023.8.6
最近开始写些作品,慢慢找自己的风格。创作过程艰辛,时常会觉得气馁。真是长路漫漫,暗无天日。当然快乐也多。
只得如此走下去,一口一口喂饭吃,总要学会自己吃饭。其实这个比喻说临帖和创作好像不是很准确,赵孟頫一直到晚年都是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的… 不过好吧,我get到了。
明年可能会参加一个联展,如果我能写得完的话,四季度一起带回台湾去装裱。可是我不太喜欢deadline的压力。
哎这里立个flag让自己不要耍懒,尽力而为吧。挠头。
2023.8.6
好文章。平实、详尽。
在中美盟国蜜月期考取公派留学的一批学子,在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期间面临毕业。他们的处境是:一方面移民局不给工作许可,限期出境,或要递解遣返;一方面FBI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留学生出境,没收护照,甚至抓捕。有一个案例的细节是,留学生好容易坐船到了夏威夷,又被送返旧金山接受调查。很多人要到朝鲜战争结束后好几年才得以回国。回国后六七十年代的命运更是…….
设身处地来想,都是学生学者,大好的青年。太惨痛了。
2023.8.5
内什么,忽然想要去把奥本海默再看一遍…
诺兰电影我都看过,但对这个人没丁点了解。昨天看了一些旧的访谈文稿,感觉诺兰是个很谦逊的人啊,甚至有点腼腆。不知道如果看视频是什么感觉。
至少从文字来看,没有任性或傲慢,不似电影里呈现的恣肆叙事和瑰丽风格呢。感觉他老老实实把自己当成匠人,为人民服务,为资方赚钱。
放几个例子。我截短编辑过的。
2023.7.31
给小楷试纸。
一毛一样的笔和墨,一毛一样的人(我),纸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决定意义。
纯粹闲得,试纸玩。这家几种样纸来写小楷的汇报:
蝉翼雁皮写瘦金,可省好大力(我还没练过徽宗字,只是试纸)
古法蜡染写弘一,虽神不似也可先混个形似。
布纹蜡染过华丽,写王宠都能整出赵孟頫的效果,要拿来工工整整抄经的话,会很省力。
仿宋罗纹写小楷最真,写什么样就还原什么样了,无法粉饰。
2023.7.31
新新饭店在西湖边北山路,拥秋水山庄旧址和招贤寺旧址,望着断桥。
那日,刚从印学博物馆和西泠印社孤山旧址出来出来,还在想着鸿雪径的弘一出家前存的“印藏“。转眼就在新新饭店读到,原来招贤寺与弘一法师大有渊源。边吃饭,边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新新饭店中餐厅名叫1913,杭帮菜和服务真是没得挑。菜单上还有一个“名士菜”系列,东坡、胡适、陆小曼…的家乡菜或者心头好。有点赚噱头嫌疑。不过菜做得真好,就原谅了。
杭州北山路的新新饭店,拥秋水山庄旧址和招贤寺旧址,露台可以乘着凉看湖面和远山,背对着爬满常春藤的老洋楼。
一日,刚从印学博物馆和西泠印社孤山旧址出来出来。还想着弘一出家前存在西泠鸿雪径的“印藏“出神,转眼就在新新饭店读到招贤寺与弘一法师大有渊源。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新新饭店中餐厅名叫1913,窗口对着断桥。杭帮菜没得挑。菜单上有个“名士菜”系列,东坡、胡适、陆小曼…的家乡菜或者心头好。有点赚噱头嫌疑。不过菜做得真好,就原谅了。
发之前的照片。
2023.7.30
上礼拜都没买到票呀,宣传铺天盖地,街头巷尾都在讨论“Barbieheimer”看哪部。诺兰转投Universal的第一部,看来票房和奖项稳了。今天我去看了奥本海默,回来先写一堆个人感受为敬。如下。
别的影评都还没看,细节也还没推敲,欢迎讨论。
(传记片,没什么可剧透的)
2023.7.28
接上条。许子东讲得也好。他是学者,也是老派媒体人,做这种普及音频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又深知如何能婉转地带一句现实问题。正如鲁迅给申报(当年的大众媒体)写自由谈专栏时用的曲笔“在一大堆曲折的废话中夹入一两句有用的话”。
我近来尽量每天去散步,故而有不少时间听音频。走回来时意犹未尽,就坐在桌边把当集文稿看完,再多看几集。所以说“听完了66集”,其实还是半听半读的。我比较老派,喜欢阅读来自己掌握节奏;但渐渐发现作者本人录的音频含有很多文字之外的信息和情感,也很有意思。
最动人的是许子东讲记念刘和珍君那一期。他悲痛几近哽咽,忽然一扫温婉软糯的沪上普通话,粗气地大声说,“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就不讲,只读吧!(少见的惊叹号)”
然后他放低声音,缓慢地把原文一段段读了。好像不讲,其实也就是讲了很多了。
再推荐一下“看理想”app,大部分音频都配有认真整理并注释的文稿。评论区也蔚为可观。
为“革命”而文艺,还是为文艺而“革命”,广义地看,这是所有文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
先启蒙还是先救国,这是民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伤痛。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写“小而为之,为国家,大而为之,为学术”。这个次序不是随意写的。后来,次序有变吗?启蒙vs救国。民族vs阶级。
其实,有人可以利用这一点,利用这种挣扎。每当知识分子准备将启蒙提为第一日程时,他们可以随时祭起敌人,甚或假想敌,真真假假;再祭起民众的舆论,把救国提上第一日程。以期文人在“忧国忧民”中无法、甚或不敢提及启蒙了。
2022.7.27
好像很多人都说,他们小时候不喜欢鲁迅;因为收入课本的文章乏味,老师讲得也乏味。
最近听完许子东的66集《重读鲁迅》音频,又重读了一些鲁迅。我忽然想起我的几位老师。
初中语文老师许先生,一肚子不合时宜都写在脸上。圆瞪着眼针砭时弊。他冬天永远穿一件起球的破旧大衣,不肯戴帽子,耳朵冻得通红。他说,这样便于自己记着生活的惨淡而不要沉溺于享乐。
高中语文老师谢先生,研究生毕业不久。开学第一堂课自我介绍就是:我姓谢,谢灵运的谢,江西人士。穿衣服是波西米亚长裙混搭民族风,讲起课来时而兴奋时而病恹恹,完全兴之所至。大家亲切地称她小谢,当着她的面也敢这样叫。
大学时修了钱理群先生的《鲁迅研究》,现场亲历了先生讲大先生。中文系楼光线昏黄,墙皮掉漆,旧地板常年未打蜡,一踩就咯吱咯吱响,绝不可能早退。
我从小就喜欢鲁迅,并越老越喜欢,是我的幸运。应当要感谢这三位老师。
2023.7.27
韦伯说,悲观主义恰恰是盲目乐观主义造成的。
我不禁想,这十年这么忧愁,大概是因为前面那些年傻乐呵得太过分了。或者是在模糊的记忆里仿佛傻乐呵得太过分了。
如果不开滤镜,本来也没什么好快乐的,也就没什么忧愁了。目标是毒品,使人兴奋、又使人麻痹;使人得到而虚空,又使人得不到而焦灼。保持清明,破除悲观。直面事实,直面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开滤镜,直面绝境。敢不敢?
尼采说:“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对他精神强度的考验。”
2023.7.27
我想起韦伯的墓志铭,那是来自《浮士德》的一句话:“我们将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这句话用在韦伯身上再恰当不过。
2023.7.21
朋友圈里看到昨天北京下雨及温榆河夕阳
是朋友的这张照片,温榆河。给上一条附图。
北京夏天的傍晚下雨之后常常这样子的天。 “玉泉疏墨拓 潮白洒金描”
2023.7.20
我过去四年都没有很想北京,而且越来越不怎么想。这次回去一下再回来,就很想念。每天哭。
2023.7.19
许子东细读张爱玲,讲得真好。他的上海+香港的生活经历是big plus。
许子东讲鲁迅也讲得好。
并且许子东还在LA住过…想想也是很巧
2023.7.15
朕的古音读“咱”,卬的古音读“俺”
立感很老乡很亲切,有木有[呲牙][呲牙]
2023.7.15
我坐在沙发上,偏向一边扶手,侧着头刷手机。猫从另一边扶手一跃而起,经过我面前,扫过我鼻尖,跳至这一边扶手,压在我的手机上。妥妥刷存在感。
2023.7.10
以前每年1-2次回国都带些新书回来,一直不看电子书。
疫情以来,逐渐习惯了网购和看电子书。目前我90%的阅读都在微信读书了,app做得蛮好的,还是自定义字体行距边距背景色什么的,书也相当全。
当然,还是有不少新书没电子版,另外字帖只能用纸版。
合影一下近期来的新书。
还有一个和疫情无关的,是和量有关,就是音乐流媒体。以前其实听的不是很多,装模作样买了许多碟片,现在量巨大起来,发现流媒体实在是宝藏,各种版本年代,几乎近在手边,音质也可以很上乘。如今买碟片特别谨慎,特别版本找不到流媒体的买一点点cd,为听,不为收藏。黑胶作为旅游纪念品,到每个城市买1-2张,只为好玩,也不为收藏。总之,尽可能让实体东西少一点。
2023.7.8
年纪大了倒时差太困难。开启碎碎念模式。
这次总算回去了我从前连续十年去的三里屯一家日本店做头发。自从我一直用的发型师在2017年左右回日本后,我还没再去过。近四年多都没去店里做过头发,已经无可忍耐了。
这次约的发型师也在这家店十多年,以前也见过。他如今中文越说越好,可以表达复杂信息和情感了。我们谈起过去的时光,三处店址(都在三里屯附近),几多感慨。他也给我讲了疫情期间暂停营业、搬家的细节。原来的挑高loft、大玻璃清水混凝土现代装潢、十几个日本发型师的高光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现在搬到一处比较小的地方,也没有着意装修,像是疫情期间的临时腾挪。只剩下四五个发型师。
他帮我仔细挑染了,又全部漂了一遍。因为我头发颜色本来就比较浅,所以这样子看着还比较自然。我大概一年多也不用管白头发了。
虽然费了半日力气,染完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但要得不就是这样的效果么[呲牙][呲牙]
又及,这次有唱到歌!
2023.7.4
浮生半日
西泠印社孤山旧址朝圣
2023.6.26
散:指无用之才。《庄子·人间世》载:有一木匠往齐国去,路见一高大栎树,人甚奇之,木匠却说:“‘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
子散为号
2023.6.24
休假,除了居家闲散,四处混吃混喝之外,主要活动是给家里人抄经
2023.6.22
北京城的打开方式。宇宙第一艾窝窝
2023.6.18
2019年,我们夏天回来,赶上公公婆婆金婚庆祝。一家人出去吃饭,在庭院里拍照。后来系里给当年金婚的老教授们赠相册,这批照片刚好用上。
照片和相册拿回家,我们仨一直没看到。放了四年,直到今天。期间公公阳性连续住过两次院,肺部积水;婆婆一个人阳在家一个多月,担惊受怕。妹妹家亲历的北京城“开”“封”的种种,一晚上细细讲述。
四年里,小外甥从六年级已经上到初三,下周中考。
大家又能聚在一个房间里吃饭说话,仍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席间仍旧是时令的茭白、毛豆、杨梅、荔枝、阳山水蜜桃、香瓜。百感交集,恍若隔世。如今两个小辈儿的孩子都超过170cm,恍若大人儿了。
2023.6.17
从前真是车马慢。我还留有三箱书信,忽想起来翻着看看。从小学时的新年卡,到中学、大学天各一方的写信,到后来的各地明信片。
这只三寸盘刻电子贺卡很有年代感了。
送费曼坟上的一抔土是相当奇葩的礼物。
又及,听说重要的信件常常以讲公式的面目出现。
2023.6.16
“ 画画的人,是个孤独的行者。他要对付自身、身旁、世界、所有的惊涛骇浪的人情世故,用极大的克制力维持创作环境的宁静、安详。” —— 黄永玉
写诗的人也是的。
2023.6.11
书法老師常用語的潛台詞
「很多人寫字都有這個問題…」
其實老師就想說,你有這個問題
「我有的學生曾經…」
其實老師說,你有這個問題
「你一周大概寫字幾次」
其實老師想說,你這週沒怎麽練字吧
「你這篇寫了多久」
其實老師想說,這篇寫得比較急躁喔
滿篇朱批之後「這一筆畫不錯喔」
其實老師想說,其他筆都不大對
滿篇朱批之後下課時「太棒了,繼續練,太好了」
其實老師想說,這次回課實在不咋滴
2023.6.6
今天看了《东坡志林》,头回读。这是苏轼二十年间随手写的笔记,五卷好多篇,但每篇只有几十字。
哇塞,这家伙整日价胡说八道好有趣。讲他尝试的乱七八糟养生食疗(才子吃饭总是个问题,哈哈哈),讲辟谷;讲见朋友、喝酒,给谁谁写了什么诗。诗还会和流传的诗集版本略不同,说明后来有修改过,这里是稿子吧。
另有几大系列,比如记梦(和离同学一样嘛),记乡里乡亲和尚道士讲的新鲜事,记寻访古迹胜览,发发议论。不过他不大敢大发议论吧,不似给皇上写万言书的当年勇了,我感觉。
不时有鸡汤来劝慰自己。比如他说“我想爬去山上那个亭子休息,可爬了半天,亭子还那么远。累惨了啊,肿么办肿么办。过了一会儿,我想,在哪儿休息不是休息,我就这儿原地呆着不是已经在休息了吗。” 原文其实特美特深刻啊,其实。
哦对还有迷弟谈偶像星座。他说:”韩愈是摩羯座,我也是。他平生多毁誉,我也同样倒霉。” 苏轼公历生日在1月8日,还真是摩羯座。还有一篇谈命运的,他说“我和马梦得同年同月生…我们这生辰就没有富贵命,我和马梦得要算是最倒霉的两个。非要在我们俩之间比比的话,那我想,还要推举马梦得为倒霉第一”
别石塔
石塔别东坡,予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着是塼浮图耶?”予云:“有缝。”塔云:“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予首肯之
感觉和今人发朋友圈差不多,嘛。
2023.6.5
节选 庾信《小园赋》
一段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榹李薁。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
一段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
2023.6.5
庾信的《小园赋》,好得让人叹息。小时候翻翻也就过去了… 须到了一定年纪,经历过一些流离,才体会。
杜甫的诗也是。
又及,杜甫也喜欢庾信。
2023.6.6
一拖再拖,总算把team的mid-year review写完了。上班儿上得真是蓬头垢面,但我还趁半夜把“西北有高楼”写了一回。古诗十九首里,我很喜欢这一首,如果不算暗恋传纸条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话。
哦对,讲一个上学时和朋友的冷笑话:
问 “为什么孔雀东南飞?”
答 “因为西北有高楼。”
唉大概是很冷吧。
2023.6.5
倒霉的庾信。庾信,字子山,南朝一代才子。他十五岁给昭明太子萧统伴读,十九岁给继任太子萧纲作伴读,少年得意,仕途顺遂。三十五岁赶上侯景之乱,到处奔走流离。四十二岁奉梁元帝旨意出使西魏,被扣住。此后他长期滞留西魏、又成了北周。他在北周做到骠骑大将军,活到六十七岁,至死也没能返回故乡,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北朝文学史的半壁江山。
严格说,庾信赋的基底是南朝的赋,技巧、传承都来自他青少年的教育。但滞留北朝后,他有了山川边塞的真实见闻,加之国破家亡流离异乡的真实体验。这些使得他的赋形成了雄浑又沉婉、苍凉又哀戚的独特气质。庾信的赋代表了南北朝的最高成就,直启唐诗。有名的《小园赋》、《哀江南赋》、《枯树赋》,后世知识分子读来,共鸣和慨叹多多。
褚遂良写过《枯树赋》。可能是内容+书法来说,我最喜欢的小行书之一。只有刻本传世。赵孟頫也临过。
杜甫说庾信老成、萧瑟,评得到位。“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明朝杨慎阐述“老成”,是“綺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
anyway,还是看文字为敬。选这两段生僻字很少的。虽然藏有大量典故(不然他要怎么给内行人显摆自己能),但不清楚典故的人也能get到、而且可以共鸣。遣词引典完全是活用,文章高妙是也。
和其他辞赋大家一样,后世文人欠他许多版税。
//更正一下,我上篇说庾信“文武双全”是不准确的。虽然他是有大段描写战争场面,但他参与平叛的具体工作还是出使和谈判。真领兵打仗的时候,曾有临阵脱逃,成了他一生的悔恨。后来做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明显只是虚职。
唉他故事这么跌宕、又闪着人性复杂的光辉,不知道有没有被写成小说或者电视剧。(还包括一段drama的断袖之交)。
说起来,后世对庾信相当喜爱和宽容。中国文人diss谁不diss谁好像也没什么规律,靠路人缘…
哦有个可能性就是隋唐豪族统一了南北朝,大家都不当外人儿,不能把北周算外族。同理,我之前提过的虞世南vs赵孟頫:虽然虞世南从陈入隋、又入唐,但大家都赞他德行彪炳;然鹅,赵孟頫入仕元朝就被骂死了。
2023.6.1
儿童节通临智永草书千字文。果然很儿童。
最近草书快要到量了,到量就快突破了。勉励勉励。
2023.6.1
和一个朋友的对话
- 要回国了很焦虑,又想大家又不想见人
- 为啥
- 四五年不见,老了又胖了
- 女神咋还会有这种担忧
- 正是女神的包袱
- 那还是从没当过女神的好
2023.5.30
最近我写诗比较勤,也会有什么事情或者聚会,之后就写了送朋友。忽然想起来钱钟书说的话,大意是:作者把自己的文字题赠给某某人,实在像打了飞镖一样,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文字怎么送人呀,瞎客套半天还不是自己的。惠而不费。不过几个字而已,犯不着这样精致的不老实。
唉令我又反省半日。
2023.5.27
"也许古代诗人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把记诵的丰富来补救和掩饰诗情诗意的贫乏,或者把浓厚的“书卷气”作为应付政治和社会势力的烟幕。第一,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应酬的对象非常多;作者的品质愈低,他应酬的范围愈广,该有点真情实话可说的题目都是他把五七言来写“八股”、讲些客套虚文的机会。他可以从朝上的皇帝一直应酬到家里的妻子——试看一部分《赠内》、《悼亡》的诗;从同时人一直应酬到古人——试看许多《怀古》、《吊古》的诗;从旁人一直应酬到自己——试看不少《生日感怀》、《自题小像》的诗;从人一直应酬到物——例如中秋玩月、重阳赏菊、登泰山、游西湖之类都是《儒林外史》里赵雪斋所谓“不可无诗”的。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制”、“应教”、“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像《文心雕龙·情采》篇所谓“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古典成语来敷衍搪塞。 "
钱钟书 宋诗选注
2023.5.23
紫阳花上礼拜就写进诗里了,其实还并没开。哈哈哈。
图二是后山日本花园禅堂发来的,紫藤可以啊。家里的两棵紫藤今年都在装死…
2023.5.22
如同写行书,要是惊天大才直接临羲之献之当然也没什么不好,但普通人从赵孟頫开始,再上行宋唐晋、下行明清,其实更容易觑到门径,再深入堂奥。
学写诗也一样,宋诗其实是个不错的入口。如果觉得唐诗臻于化境连招式都看不出来的话,学宋诗可以学习宋人是怎么样在唐代的高峰下学诗、创作的。
2023.5.22
王维写那种场面上应和酬答的诗也常常极好的。这两首是他十九岁时写给歧王(唐玄宗弟弟)的。真青年才俊,情商也一流。
太原王氏当然是豪门。虽然他仍算顶级富豪二代,但二代何其多。王维七岁时,祖父和父亲都去世了。等他十五岁在京城出道,主要还是靠个人的学问和才华,以及为人处事的情商。
王维二十岁开始在京里做官,同年就受牵连,被贬到济州。五年后他弃官隐居,又回长安闲居学佛几年。三十五岁,他结交张九龄,随着政坛潮汐数度起落,至四十二岁时归隐终南山。
只过了一年,四十三岁时,他又出来做官了。不过这次心态完全不一样了,进取之志消失殆尽,为官只是不得已,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家贫,需要奉养老母。那段时间他边做官边学佛、写山水田园诗、在辋川买了别墅,处于比较遗世的状态。对于李林甫治下的朝廷,他不敢反抗,也不打算配合,消极摸鱼十几年,不升官。
五十五岁时,王维遇上安史之乱(756)。他来不及随玄宗逃走,和其他2000多官员被一起缚到洛阳,拘在龙门菩提寺,做了伪官。一年后叛乱平息后,王维受到特赦,回长安继续做官,并最终升迁到尚书右丞。不过,安史之乱后他只活了五年多,诗作也不多。761年去世。
读王维的故事,也觉得很感动,因为他的挣扎和纠结就像普通人,而他的表达的才华又卓尔超群。他精当地说出了人们的“心中所有,笔下所无”。要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嘴替”的话,一千多年里,我想,王维排个前十,大家应该没什么意见。
2023.5.20
猫名迭代
刚领养回来时每人都有洋名儿,一只是一种意大利面penne,一只是一种意大利饺子ravioli。邻居奶奶没记清,圣诞卡上有一年了问候我家各位包括linguini…
来家就取了中文名,潘小美和潘小花,不过都没怎么叫开。
am后来总是顺嘴儿管小美叫胖猫,胖猫确实越来越胖。但我总要defend小美,说人家不胖,人家匀称。
后来管一只叫黑猫,一只叫白猫。其实两只根本都是三花猫。
后来管一只叫二傻,一只叫小三儿…
2023.5.20
也曾经过msn space关闭和之后的一系列古早事件。停笔多年后,我在疫情初期闲得买了域名,架了个人博客。自留地,少了诸多限制。随便写写,以后可当作加长版墓志铭。
2023.5.20
写给520
一个蚊子叮叮叮 两个蚊子嘤嘤嘤
三个蚊子开大会 人民代表为人民
一个熊猫上竹林 竹林深处有人家
两个熊猫江湖忘 回头一看开了花
2023.5.20
在孩子的生日,我想对他说:对不起,辛苦了,谢谢你。
2023.5.19
清人陈僅《竹林答问》有言:“诗不宜太生,亦不宜太熟,生则涩,熟则滑,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诗不宜太露,亦不宜太隐,露则浅,隐则晦,当在不露不隐之间。诗不宜太陈,亦不宜太新,陈则俗,新则巧,当在不陈不巧之间。”
2023.5.19
其实这个题材更适合乐府,七言也会容易得多。但最近在集中写五律,就当练手吧。
我以为,借用古人的形式玩耍,要能写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用典遣词还带点古雅情致,避免大白话;这还是要费点思量的。这比单纯模仿古人题材,写一首古人模样的诗,可能还要难一点。(其实就是单纯想炫技)
2023.5.18
通常读唐诗就从前往后翻,或者随手翻到某页随便看看。这回是特意从后往前读,并且不跳过,一首一首挨茬儿仔细读。“次第乞已”嘛。
哇塞感觉好新奇。有时一脸懵憕(神马玩意),有时还行还行,看到1/3处变好一些…看到一半处骤然飞升。拨云见日,满脸星星眼。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2023.5.16
屋顶上的诗。
写一个湾区有特色的天气现象。图片来自网络。我自己没拍过照片,因为遇到时总在开车。看着很美很浩荡,不过雾太大也会有危险。开车20迈懵憕在其中,参差崎岖、魑魅魍魉的。
2023.5.14
不叠被就会长出猫
2023.5.14
开虞世南“演连珠”,李邕“李思训碑”
2023.5.13
讲一个关于用典故的冷笑话:
楚辞虽然鬼气森森,一堆不认识的字,但如果把字疏通了,大抵知道在讲什么。(不是动物就是植物么)
汉赋和后来的东东,生字倒是不多。问题是通篇字都认识,也不见得知道他在讲什么。(用典)
2023.5.12
那天听一个人说,他写赋,即使自己学生注释,也注不大对,只好自己注;原本觉得谢灵运那种自己写自己注是不是忒托大了,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好好笑。
我这个可不是自己注释。岂敢岂敢,根本没啥可注的。习作,做个笔记而已。
2023.5.10
我几乎不在朋友圈做任何转发,可能一共二三回吧。不过近年来公众号文章其实是我的主要消遣,类似于小时候看报纸专栏。我对文字比较敏感,看消遣文章比影像音乐的休闲功能更显著。我小学时总在早饭时看报纸,后来我妈嫌我太慢了上学要迟到了,禁止我吃饭时看报纸。我就只好看果酱瓶的配料表…不看点文字就吃不下饭。
扯远了。我这里转一篇和菜头的公号文章,顺便盘点一下。
和菜头这篇让我想转,是因为难得的比较温暖。其实我神烦和菜头的做派和语气、怼天怼地怼读者。但又喜欢他的文字和才气、以及怼天怼地怼读者。我从来不敢给他留言,不过常常买他卖的食物,寄给我妈,虽然我妈也懒得吃。
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押沙龙,完全出于主观。他基本可以做我嘴替。我看他的文章就属于躲入舒适区。这和我听梁文道的碎碎念差不多,三观重合度90%以上。纯休息纯治愈、不费脑不生气。(单押)
六神磊磊还是看的。他名气太大写文章越来越难了,很难再针砭时弊,也没办法。
青年作者有个倪一宁很有意思。她的八卦杂文、小说、包括软文卖东西我都爱看,热热闹闹、大大咧咧的。她跟我从三观到性格到背景可太不一样了。但她在北京上海出没的地方和我二十多岁时有重合。看着看着,如今的变化与不变,既怀念又感叹。
还有一个青年作者的公号叫海边的西塞罗。如今这波新晋公号作者太不容易,没赶上红利年代太费劲了。他总在公号里抱怨,被封号、被举报、掉粉、被骂。我有点可怜他,也有点欣赏他,又有点嫌弃他。嫌弃他读书多而见识不太够,自诩怀才不遇的酸腐气但其实才华不怎么大。不过我还挺喜欢他的真诚,另外也用功、更新勤。所以一直读一直支持。
可能还有别的一些。想起来再说。也欢迎推荐。
唉说起来好像当年盘点我喜欢的专栏作家,南方周末沈宏非…. 一笑之间就几十年过去了。
2023.5.10
再说一下关于《世说新语》的事。这是一本段子书,抓马、狗血、还常有屎尿屁,而流传甚广。上下千年,喜闻乐见。段子在事实层面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能当史实来解读。
且不说《世说新语》这本段子书,史书也不一定靠得住。与《世说新语》同时代的南朝齐,裴松之注释《三国志》,讲了阮籍独自驾马车出城、狂跑、跑到天尽头、大哭这个故事。疑问在于,这种单独在野外的事,怎么被记录下来的?
如果是阮籍自己说的,就是作秀了;读了他流传下来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和十几篇文与赋,没提这事儿;他确实经常驾车,但没说当街大哭;当时也不兴自拍发朋友圈。
如果现场有旁人看着,那好像有点行为艺术,而且与叙述中的“独自”相矛盾。所以这事儿很可能不大真。或许是裴松之编的,或许是别人编的他记录下来。也许不是空穴来风,有可能是移花接木(比如先秦杨朱的类似故事)。大伙儿都觉得这事儿符合人设,阮籍做得出,就这么传下来了。
这么说不是要贬低《世说新语》的价值。和大家一样,我特喜欢《世说新语》。其实,编的故事也有价值。不仅是文学价值,也有历史价值——用故事和史实互相参详,窥到历史的面貌。比如说,这些故事是什么时候编的,时人还是后人?为什么编这样的故事?当时有什么状况,让人们觉得有意思、有共鸣?以至到后世还在反复叙述、传讲翻看?
裴松之注《三国志》为什么加了这个故事;文字都说了“单独”,不觉得矛盾不妥吗?唐朝人为什么津津乐道将其收入《晋书》?“(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辙恸哭而返”;再次说“单独”,并不介意事实不大通顺。王勃还在《滕王阁序》里碎碎念“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些创作和传播本身都体现了情感。可能是猎奇的,也可能是朴素的、普世的、深沉的情感。这个故事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让人有共鸣、甚至震撼、哀伤。
虽然事实经不起推敲,但这些情感,是值得推敲的。
2023.5.9
看魏晋的东西是治愈政治性抑郁的一剂良药。没想到。
至少对我来说,读西人的一战二战前后的东西,听二战和冷战时期的音乐,有用,但疗效不显著。
魏晋的东西小时候的感受是不到位的,虽然大致都翻过,若干遍。诗、赋、文艺评论,后世的文学史、断代史,当然还有世说新语。当然喜欢,哪能不喜欢。大爱名士风度。但囿于个人经验,喜欢只停留在肤浅的、猎奇的印象和谈资,比如刘伶和裤子的故事。
这次捡起来看,时过境迁,不一样了。感受到了荒凉乃至黑暗的底里,无以自处的境况,名士面对的若干个选项或没有选项,以及他们各自有意无意的选择和结局。
亲测有效。有需要方子的,可以问我推荐书。(不是蔡志忠漫画[偷笑])
2023.5.8
竹林七贤不只七个人,来来走走,比较热闹的聚会是在高平陵政变前那三四年。政变之后,竹林七贤其实便解体了。
山涛投入司马氏怀抱,在官场上和光同尘,审时度势。
王戎也入仕。他比较是一个俗人,于钱财上小气(之前聚会,王戎一来,阮籍就说“俗物又来败人意”)。后来王戎也位列三公。
阮咸、刘伶也入仕了。
司马昭想和阮籍做亲家。阮籍不愿意又不敢公开拒绝,于是大醉六十天不醒,不了了之。他为司马昭写文章,不少是违心之作。司马氏的政治环境下无法公开发表见解,随时有生命危险。旁人(比如钟会)动不动就请阮籍就某些问题发表看法。阮籍借着醉来胡言乱语,消极反抗。他内心的矛盾和悲哀无以发泄,常常独自驾车到郊外,再大哭而返。
向秀没走,一直追随嵇康。吕安也没走,虽然他不在后世评定的“竹林七贤”之列。
嵇康是坦诚的。他私下和公开都表达了不合作态度。《绝交书》看似写给山涛,但其实山涛一直是他的挚友;信中指桑骂槐,触怒了司马昭。鲁迅曾写道:“引起许多人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昭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了。非薄了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
说回来竹林七贤的不同选择。嵇康在给朋友的信里说,“至少存在着三种精神“自由”可供选择:一是混迹官场,随波逐流;二是蛰居民间,和光同尘;三是隐遁山林,服食修炼。” 嵇康短暂地选了第三,在山林里蛰伏三年。后来回京收学生,在野做意见领袖。四年后,被司马氏借一个无厘头的由头给杀了。
魏代汉、晋代魏、不过几十年间的事情。把西晋全算上还没有一百年。那一代文人一生离乱,因缘际会,啥也见过了。社会动荡价值崩塌大家啥都不信的时代。要说他们从汉过来,忽然就对曹魏效忠无比,抵死反对司马氏吗,其实也不大可能。明里暗里不合作的大体情况是,有的和曹魏联姻,带着天然的倾向;有的为着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者哲学立场;有的就是对司马氏看不顺眼;有的其实对任何当权都看不顺眼。
归隐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我对山涛、王戎的政治选择也不想非议。他们后来对嵇康的怀念和悲伤,我相信是真诚的。
真的,只要不是又当又立,就可以。
那样的时代,想想每个人都好可怜。
...
五十多年后,东晋初期,江左名士开始赞誉嵇康,把他捧成了偶像。“士大夫开始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从不同侧面认识嵇康。辨名析理的哲人喜欢他的思辨论文,放达不羁的名士欣赏他真率自然的人格,文学艺术家赞美他的诗文与琴技。而真正使人们所敬仰的,恐怕还是嵇康视死如归的殉道精神…”
2023.5.8
意识形态方面看,司马懿并没有将玄学理论视为一种必须镇压的思想流派。这些从汉魏之际社会文化大崩溃中九死一生的建安老人,是没有任何真正信仰的一代人,儒、道、法术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获得成功的手段。他们高喊复旧,但倒退到哪个时代,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就更谈不上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纲领了。他们手中的儒家“名教”,只不过是个打击反对派的狼牙棒。只要敢于反对他们,都会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丧生于棒下。司马懿本人何尝是仁人义士呢?结发之妻人老珠黄后,他拒不接见,称之为“老物可憎”,绝没有汉儒那种“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义气。
司马师执政时期,“名教”的大棒依然存在,打击对象当然以是否反对现政权为标准,棒下毙命的是异端思想家还是真正的名教模范,已无关紧要。
2023.5.6
嵇康弹毕一曲《广陵散》,慷慨赴死。
陶渊明当然是一个隐士。他从庐山法会回来,作《挽歌诗》,既是给嵇康,也是给自己。其中最有名的几句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嵇康死后,阮籍第二年抑郁而终。
山涛仍为官,十几年照顾提携嵇康的儿子;虽然嵇康生前已与山涛一纸绝交。
王戎也为官。有次经过嵇康故居,他悲伤地写下“今视此虽近,邈若山河。”这一则记录在《世说新语·伤逝》。
向秀也悲伤,但也出来做官了。他机智地回答司马昭的问题,保住性命。去上任的路上,他绕道经过嵇康故居,写下了绝唱《思旧赋》。
一千六百六十多年后,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写道:“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民国的子弹当使他懂了。《思旧赋》那躲躲闪闪的文字后面,近乎心死的悲哀。”后面引号来自王晓毅的《嵇康传》。众所周知,鲁迅还有篇小说叫《伤逝》。
1961年,陈翔鹤写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次年写《广陵散》。此后历史不可描述。
以上这些细细碎碎地来自好几本不同的书,但其间似乎有着细细碎碎的关联。
2023.5.6
昨天做了大阪烧。主要靠酱,左边这瓶。加了一点右边这种炸猪排酱。家里没有美乃滋,就没放。柴鱼也是荤的,忍痛没放。
最近心好累,做啥也没兴头。累的时候连电视剧也看不下去的(节奏问题),比较喜欢的休闲就是看通俗小说,因为可以自己控制节奏,看得特别、特别快。尤其喜欢重看旧小说,因为没有踩到shi的风险。
话说把Project Hail Mary又看了一遍,刚出的时候就第一时间看了一遍。Andy Weir是个很聪明的作者,懂得他的读者的特定人群,每一点小伎俩都踩到点上。看着就很开心。期待一下高司令的电影版。
面糊:随意,想象成糊塌子,面糊加各种高丽菜、豆芽菜什么的,再加点拉面成两面黄。面糊可以用だし汁(昆布柴鱼汤),假装正宗,其实也无所谓。你做时放五花肉和虾、鱿鱼圈,应该很好吃。我回头发你菜谱,其实就是相当随意,主要靠酱。
2023.5.6
北加这个破雨,已经下成西雅图了。还在下。今天立夏了。这个破雨,还在下。
2023.5.5
最近出门乱晃,荒废写字。今天总算捡起来。虞世南的字,越写越喜欢。喜欢。
2023.5.2
am: 回北京,我准备去吃xxx、xxx、xxx….
我:哦
am:你要吃什么
我:吃烤鸭吧
am:你怎么吃烤鸭?
我:我吃黄瓜蘸酱包饼
2023.4.30
西贝柳斯故乡的芬兰拉蒂交响乐团的80后指挥Dalia Stasevska来指SF symphony演d小协,小提琴是Joshua Bell。下半场演西贝柳斯第二。(图片来自网络)
2023.4.30
am忽然问,那后来这几十年听什么呢(指马勒之后的作曲家他还应该听谁)。
我心说,爱玛,有人要从浪晚走向新古典了,招呼点什么,确保不会jump the gun?
招呼了斯特拉文斯基C大调、普罗科菲耶夫第五、和肖斯塔科维奇第十。am坐那里默默听完了,没说什么,去打球了。我想他也不能说什么。
我十分闲,逐段对比了西贝柳斯d小协的首演版本和后来的通行版。
晚饭后am循环播放Nirvana那场纽约不插电,大家默默听了一晚上。 2023.4.29
在东京时,去了一趟名声在外的face records。大开眼界,不明觉厉zz
2023.4.28
俱乐部的部猫Fizzdo,今天走了。
前几年庆贺它入住俱乐部十周年的时候,好多飞行员都有带着Fizzdo纸板到处飞[Worship][Worship]
2023.4.27
来三藩住一天开会。外地来的同事说,好像SF看着更破了。
2023.4.23
在家做煎牛肉火锅(aka寿喜烧)
按京都版本在打底时煎了很多葱。
这个豆腐皮包年糕是我的最爱。
最后一张图是下午在日本超市旁边的咖啡馆买的nitron cold brew,泡沫细密,很好喝。
之前从日本回来也会这样画风突变。过几天做饭就恢复原样了。
2023.4.17
隋朝时,十四岁的小沙弥请教禅宗三祖僧璨禅师:“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师问:“谁缚汝?”
小沙弥答:“无人缚。”
师问:“何更求解脱乎?”
小沙弥当下开悟,即明白了修行的道路和方法。他悟后起修,修行多年,终承僧璨禅师的衣钵,成为禅宗四祖,后来传给五祖弘忍。
(“谁缚我”公案来自《传灯录》)
2023.4.17
织田信长1568年上洛,拥立足利义昭做将军。作为第一功臣,他再三推辞封赏(因为看不上),不要封官(因为不屑于在傀儡将军麾下任职),不要封地(因为战国时期没有实质封地,纸上随口一封,还得靠自己去打)。假意谦虚半天,实在推辞不过,啥也不要有点不合适了,信长就要求允许自己往三个城市派驻官员,实质上有权管理商业和收商业税。那时候,信长就已经从中古时代大名看重的领地和多少石米,转向了贸易和商业思维。
信长提出的三个城市分别是草津、大津和堺:
草津是连接东海道和中山道的交叉口,有拱卫京都和陆地交通的军事、商业双重价值。
大津在琵琶湖南端,是内陆湖上运输的集散地,南北贯通。
堺在大阪南端,当时就是联络中国、东南亚、欧洲的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这次我们特意路过草津和大津看看,还在大津住了一天。
2023.4.16
给朋友们提供一点日本自驾的信息:
1)驾驶:很多人问我右侧开车的问题,之前我们在英国和澳洲开车也都觉得还好,要比平常警醒一点是肯定的。在城里小路转弯,用上海人的概念很有用,心里想着“大拐“和“小拐”。走高速顺着自己的道没问题。有时司机会往左偏,坐在副驾的人提醒一下就可以,因为这时副驾的视线是我们平常开车的视线。
东京窄窄的高架路很多,像上海一样,不习惯的可能会比较紧张。名古屋和北京感觉差不多。京都就像苏州那种小城的路。谷歌经常会指引一些非常小的路,双向汇车很勉强,硬着头皮开进去,居然so far没有指错路过。
2)高速:路面和休息站是发达国家水平,卫生间是超级水平。吃得不错,能遇到一风堂拉面这种。静冈休息站有个很大的超市,全国各地特产礼品,和机场差不多,可能还更丰富一点。
3)加油:既有工作人员辅助的也有自助的。工作人员辅助有时能收国际信用卡,有时只能收现金,情绪比较不稳定,多准备现金为好。自助加油的英文菜单只能收信用卡但不收国际信用卡(无厘头),看日文菜单才能收现金或者其他各种本地积分卡加油卡,因此结论还是要用现金。
4)停车:关西我们去的所有寺庙都有专门的参拜停车场,位置好,基本都不要钱,可能有一两个要钱,也很便宜,车位充足,工作人员指示清晰,还帮着疏导周围的行人。
东京停车分几种,几乎每个胡同里都有1-2个地面小车场,甚至有的只有一个车位,一般3-5个车位,停进去开始自动计时,走时交钱,也要准备现金,信用卡偶尔能用。地下停车场有普通的进门取卡出门付钱的。地下停车场还有一种惊艳的自动valet,那个我在其他城市都没见过。回头发个小视频。街边meter也有,只停过一次,一般都是满的。总体来讲,停车很方便,并且远比旧金山曼哈顿便宜,大概是1/2或1/3,位置特佳的胡同小停车场略贵一点点。
总之,去东京周边、富士山、关西拜庙、一路沿途玩,开车真的很方便。东京确实可以不开车,因为地铁足够方便,但如果考虑拖儿带女、天气热、购物、人多、懒什么的,开车也会相当便利。停车导航都没问题,只要稍微忍受路窄和高架路。
2023.4.15
在东京,如果只停一个景点,我应该会选根津美术馆
2023.4.14
滋贺山里的美秀美术馆,吃个早饭。
自家农场的蔬菜和蘑菇,当场做的面包,都很好。临走还带了法棍和牛角包。
经过四日市,去一个前店后厂的专门工坊买当地特产土锅。
高速路上随随便便一个休息站就是一风堂拉面。
图四这个铃鹿隧道,大致就是当年铃鹿关的位置。古时候有三个关卡守卫京都近畿地区,关卡以东就是所谓的“关东”。其中东海道上的关卡是铃鹿关。
2023.4.12
琵琶湖 一路走一路脑子里replay战国故事
2023.4.11
山梨县花谢了,正赶上山里樱花大开。河口湖北岸,不少人带着长枪短炮;三四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我们手机随便拍拍,不大拍得下来那种震撼效果。
am本来2020年7月底要来走那个登顶步道的,后来取消了。trail每年只有七八月开,这次我们先开到trail起点近前端详端详,做做计划。
近看富士好大一只若隐若现在树林里,远看就各种光线和形状的变幻。其实我最喜欢图八那种暗淡轮廓。
傍晚起云变天了,借金色的余晖往琵琶湖开去。
2023.4.7
西湖是真的漂亮。这种“漂亮”,其实有一多半是人文。千年以来的文人赞颂和集体潜意识。
有时看到盛名在外的国家公园、火山冰川、奇异地貌,觉得不过尔尔,大概是因为缺了这一层东西在里面。一般来说,可能与国内的山水更相映些,但疆界不完全说明问题,还有一些个人化的经验和感受。比如,国内江浙徽皖一带的灵秀山水,喜欢得没话讲;大理也很相映。但我对张家界和丽江就比较无感。
国外傻山傻水多,但大提顿就让我一见倾心,大湖旁的草甸和一溜儿雪山,其中一座像文殊菩萨。
2023.4.4
鲁迅手迹,收于富春江畔郁达夫故居。
最后两句,许子东说是他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不仅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实践,从2016以来。
“躲进小楼成一统”
2023.3.31
MTT马勒六。MTT在本村儿的威信和人缘儿啊。一出场就先台上台下全体起立鼓掌。所有乐手都能肉眼可见地完全投入给MTT。结束后,MTT致辞一大段,结末说,你们可能明天还要来,不用来了,明天没有演出。
2023.3.28
《八万四千问》好几年前带回来十册吧。刚才翻了翻,似乎陆续都给朋友们分了,只剩一本。第三次读,虽然境遇都有了很多变化,仍然很有帮助。既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又有实用的建议— 帮我日常生活里减少烦恼。
2023.3.28
金刚经中的四相,如何理解?读过/听过多位上师、大德的讲记/开示,大概有这样几种理解,写下来供讨论。
1)我相 - 主体,人相 - 客体, 众生 - 环境,寿者 - 时间。这个应该是现代人最好理解的,听上去也比较MECE。
2)总分结构。我相是总说空性。有“人无我、法无我”,这里的“我”是指实有或者有自性或者恒长。无我相就是无自性、无常。再分说:人相 - 主体,众生相 - 客体与环境,寿者相 - 时间。在这种理解下,也可以类似把“无人相”理解为“人无我”,“无众生相”理解为“法无我”。
3)与上面略有一点点区别。我相是执着于我本人的实有。人相是执着于我与旁人的分别,或者说界限。众生相是执着于我与众生、环境的界限,众生之间的界限,以为一个个都是独立的、独特的,实有的。寿者相是执着于这一世与上一世下一世的界限,以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有分别的。
4)强调这四相的递进层次。
我相是对自身的执着。破除我相,可能会执着于其对立面的非我,也就是人相。
把对人相的执着也破除,不执着于分别,不执着于人我分别,也不执着于空与不空的分别。这样会不会落入无分别?也就是众生相。
再破除众生相,既不执着于分别,也不执着于无分别,混沌一体,不执着于任何常态。这样会不会落入时间流转的变化之中?
再破除对时间流转变化的执着,既不执着于常有,也不执着于无常。
最后这种解释,是我今天看到圆觉经的一段经文后产生的想法。个人感受,也不一定对。但借此缘起,决定把这几种可能的解释都罗列一下。请大家参详批评。
以下是一些开示的出处和圆觉经文字。
印順法師《般若經講記》, 包括了金剛經、心經。
聖嚴師父在《心經新釋》有一句很精要的解釋:「我的生命叫我相,你的生命叫人相,
眾生的生命叫眾生相,生命繼續活下去叫壽者相。」
聖嚴師父在《福慧自在》裏說:四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際上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就是「我」,包括主觀的我和客觀的我、個人的我以及跟我相關的我。
「我相」是單獨的個人,有個人的我、家庭中的我、社會中的我;
「人相」是和我相對的另一個人;
「眾生相」是許多和我相對的其他人;
「壽者相」是所有的眾生在時間過程中的活動現象,今天的你、我,明天的你、我,加起來就是「壽者」。
具有這四種相,其實都是「我相」.
圣一法师:
我相-度众生时,见有能度的我,我是修行人。
人相-见别人不是修行人,不是修山之人,看轻他人。
众生相-众生即妄想。
寿者相-遇境逢缘,取舍分别,经很长久的时间,仍坚持取舍分别。即是烦恼的寿者相。
若想见佛性,要离四相。四相是烦恼的根本。如此降伏其心。能度的我相既无,所度的众生亦无。能所两亡,本来清净。悟后起修,修六度万行,直至成佛。
索达吉堪布:
我相 - 依同一相续而存在
人相 - 依有漏的身蕴,住于有漏的世间。
众生相 - 依业和烦恼转生于三界轮回中的众生。
寿者相 - 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异熟果保持相续的寿命。
宗喀巴大师说“断除一切执着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在圆觉经中,佛陀说: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2023.3.26
春和景明,开帖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转朋友圈,三地花开
再转好朋友发的南加本地的野花。
以及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023.3.26
小作文来袭。
读到一篇沈尹默自述,讲从小写字的过程、走过的弯路。充满诚意,几无藏私,想给后学参考。晚清以来学人推动碑帖融合,这一二百年来有成就的书家多是碑帖融合。沈尹默算其中较后来的亲历者。他把自己的困惑和进步都交代得很详细。
沈尹默做过北大校长,名气大,时人称南沈北于(右任)。但其实沈尹默比较属于文人书法,这个我是同意的。有人评价他中正有余、表现不足;甚至说刻薄一点说才气不够。不过才气这东西也是虚无缥缈随年纪境遇而变。
其实近现代以来真正的书法大家也几乎没有了。我觉得这不是个人才气的问题,是时代的走向。在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这里,时代比个人的作用大。赶上一个浪潮,就赶上了。 没赶上的话,一个人很难超过他的时代的高度。
近现代出陈拔群的大名家当然也有,但从传统书画篆刻的角度,已经不可能再出现高峰,不可能和历史上比。青铜器、瓷器都有自己的时代,书法也一样。如今天才的才华和眼球资金在其他领域(当然会有跨界和传承,不过鱼龙混杂,先不讨论)。
只说回传统书法,若有人苦苦守住这个形式用以博名利、博一时之宠,那么近现代,尤其是当代,我们也看过太多表现力有余而人品不足的例子。这么说,宁可中正有余而表现力不足。
当代的书家,不必觉得自己是不世出天才,也不要标榜自己,其实放平心态做书法周边生意就蛮好。书法对普通人的确有裨益:主要是休息、养性、玩儿、与古人聊天儿;和培养任何爱好,比如读书、静坐、瑜伽、弹琴都差不多。就算是求道,也是在生活一餐一饭中,书法可以是路径,但也没必要神秘化。书法还有一些实用方面:比如写菜谱写便笺写礼单;为亲朋抄经积善缘;刻章可以送人。
既然当成社区和生意来做,那就大可以放开要在艺术上怎样拔尖儿的心态,尤其要放掉那种对其他书家其他流派刻薄相轻的积习。现在很多人还在相轻,真是可笑也可怜。讲白了,就是1)其实也没多大点事;2)其实大家都不太行。
写字养性,人品第一,如果再积累学养,能写成文人字,已经很好了。
当代许多书法爱好者和大书家都感叹,弘一的字最难临。(这里先不说高下好坏,只说临写难度)。 弘一的字,简单来说就是碑的底子、帖的行笔、拆散间架、拉长、放慢。但难在修为。弘一入律宗,将年轻时一切俗务放下,只留书法,因为他觉得书法可以弘法。他写书法不是为了形而下的名利,也不是为了形而上的艺术追求。他超脱了这个境界。后人不到这个境界,存着私心俗务来临,自然临起来觉得很难。
(附赠八卦:下面文章的截图里,这个安徽人据说是陈独秀。沈尹默那時才二十五岁,能夠自省并付诸行动,气度胸襟可嘉)
(PS. 补充一句,我说书家不必为了艺术拔尖儿而相轻,其实都有点客气和理想主义了。大部分相轻,可能是为了利益而诋毁旁的… 有经济有政治。时风之下,热门而有利可图的领域都这样的情况。比如书法、比如古琴,不用问,一问就是谁也看不上谁。很难看到客观而有建设性的讨论、有文人风骨的互相尊敬与批评。)
2023.3.25
刚才在看芥川,想说放个能乐吧。音箱“嗷—-”一声,两只猫瞬间全窜跑。
另外,吐槽一下某个版本的鲁迅译芥川,这些为啥要改啊…觉得读者看不懂也可以加注释嘛。吐槽无力。要是赶上看书不看凡例的人,也就疏忽过去了。话说回来,这个版本还算是有凡例,还有多少袅儿悄儿就改了,也未可知。
2023.3.19
赵孟頫跟姐夫张伯淳借来一个帖子,绍兴内府的旧藏。开头”枕卧来七八日”,末尾落“世南呈”,一共十几行。赵孟頫一看,哇塞这是虞世南的墨迹啊,一连借看了四次。“世南”两个字已经模糊。姐夫原本没看出这是虞世南的字,也不怎么爱惜。他见赵孟頫爱不释手,也跟着宝贝起来,不断追问这是谁的字。赵孟頫推脱几次也不太好意思,只好照实说了。从此以后,无论赵孟頫怎么苦苦相求,姐夫再也不肯出借。
赵孟頫感慨良多,给朋友鲜于枢写了一大篇,满满的吐槽;边写边追想摹思帖上的印玺,详细描述;最后叹道,我“平生仅见此一种虞书耳”。
哦对,其实虞世南也是降臣,先后仕陈、隋,后来降了唐,还给李世民做书法老师。
李世民评虞世南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虞世南写《孔子庙堂碑》,放在那儿一千三百多年,好像也没听谁说虞世南品格有问题。
如此说来,后人对赵孟頫是不是太苛责了[偷笑]
2023.3.18
其实每次在咖啡馆买外卖、柜台站等纸杯咖啡的时候都会想到孔乙己。上次看孔乙己文本少说也是十五年前,但直到现在还是每次都会有形象闪过。
想起之前在red wood city靠近101的奇怪地界儿路过一个咖啡馆,本身是roaster,两开间小厂房,前后通。里间有大锅炉烘豆子,外间胡乱堆着咖啡豆麻袋,前门边放着柜台。柜台上四只商用保温壶,一大摞纸杯,旁边放着牛奶湖、糖、搅拌棒。一块钱一杯,无限续。全店没有一张桌椅。柜台上用一个纸盒收钱。店主有时过来招呼一下,大多数时间都忙着看不过来。他不但忙着上货下货烘豆子,还忙着跟大伙儿街坊打招呼。都是熟客。
门外停着不少工程车,进来买咖啡的是园丁、建筑工人、Fedex卡车司机。看不到在新式咖啡连锁店里的常见的客人,看不到在“宇宙中心”小蓝瓶里夹着轻薄mac、点牛油果吐司或者干脆不吃carb、谈论科技与金融的样式儿。
我去过二三次,烘焙很重,咖啡不差。
2023.3.16
来电了。停电56小时,来了七八辆PG&E的工程车和巨型吊车,清理五六棵大树,换了三根电线杆。连续抢修两天半。
2023.3.14
太阳能板的测绘刚做好,还没来得及施工,就…
上午,一阵强风把邻居家的大树连带电线杆刮到,压在房子上。一条街几根电线杆都拽歪了。我家是最后一户,入户总电线被拉断。
消防员赶来先把后院危险触电区拦起来,然后修复树木和电线杆,之后PG&E再通电。还不知道要多久能恢复。NBC记者来了现场录像、采访…
没受影响的另一个方向的邻居发短信问能帮什么忙,我们送了几个充电宝过去充电。本想着晚上只能去酒店了,但邻居又来敲门,接了一根长电线过来,能帮我们支撑一阵。邻居爷爷奶奶比我们有生活经验多了,还主动拿过来一个电heater和其他一些东西(问我们需要什么都一时答不上来)。他们说,住在这里四十多年没见过这么大风。
被压到房子的邻居更可怜,听说下午已经住在儿子家去了。
2023.3.14
不得不说,看如今既混乱又乏味的时代,我居然也对自己20-25岁的drama queen及初代blogger事无巨细日更长文的做派释怀了。很多年都觉得有很多抱歉,现在想想也还好吧,才哪儿到哪儿啊。
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可时代不一定。
现在就安心做个没有故事的人,不打算蹦跶到60岁。(体力和才华都不允许[偷笑])
2023.3.14
偶然看到朋友在朋友圈随手发图,被击中了[偷笑]
其实当年大伙儿对北京这些一惊一乍的新建筑感到神烦吧。裤衩儿、鸟巢、鸟蛋、T3、火炬楼、那些神头怪脸的soho…各种看不上。没承想,那就是最好的年代了。
后来建筑圈朋友转行的、关张的、出来的、进去的、愤世嫉俗的、猫家画画的。
今儿乍一看到鸟蛋,仍在那里,竟有点动容。
不是想家哈。是想以后这样的建筑项目,应该也没有了。以前还能在故宫边上儿放个无厘头的建筑,想想也是挺开放的。
2023.3.11
连日暴风雨,间隙出太阳,想起去镇上的日本花园看看,知道樱花还要二三周才开。胜在人少,有萧索的美。山茶花和玉兰将谢,旧枝带着新芽,也有生气。
鼓起勇气说日语买了门票,受到管事阿姨的热情招待,她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话(我#@$“@;/;-)
回来打一碗抹茶,用我的漂亮茶碗。
2023.3.11
刻一个闲章给我爸 「竹西佳」。
取姜夔的词“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给扬州人士,再合适不过[偷笑]
2023.3.5
To be fair, am也不是完全没有演进的。记得他先在巴赫和亨德尔停留了很多年,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听勃拉姆斯。他听谁就在一段时间(以年计)总听谁。这一两年他开始听马勒,是被梅斯基的大提琴演绎的马勒5第四乐章打动,脉络清晰可见。
而我这两年在勋伯格到现代音乐以及器乐摇滚和后摇这边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马勒。小时候从上往下听,从古典、浪漫再听到马勒/老肖时会感到有点暗黑吃力;现在从新的听回旧的,竟然感到小清新了。这样说好像也不太好,但至少调性、旋律、织体、结构都明明白白在那里放着…有时不小心还会被美出一脸鼻涕泡…
所以至少在最近这段时间,我和am听东西,马勒是交集。
另外我的试音曲目是布鲁克纳四,所以之前去外面试听音箱的时候,总放总放am也挺习惯了。所以说到底喜欢不喜欢,还是靠多听。(人多孤独啊,暗夜里寻到一丝亲切和熟悉的光亮….就以为是自己喜欢)
流行乐就比较难说了,因为我实在听得太杂,而am比较停留在七十年代,略微带到一点八十年代。可是我每每听beatles他竟然还嫌弃… 而他要来放guitar hero和一些singer songwriter的老人家(不点名),我也觉得神烦啊。最后金曲永远是交集,平克、U2、radiohead…
2023.3.5
今早偶然听到贾樟柯两年前的一个音频节目,只有十几集,每集很短十来分钟。我发现他的语言很好:简短、凝练,表意精确,基本没有废话。于是我下午读了他的文集。上下两册1996-2016,大多是访谈、演讲的文字整理,部分专栏文章,少量应酬文字,蛮好读。还是相当真诚的——可算是这二十多年时代和文艺变化的又一个缩影。
又及,二零零几年那会儿,他可真敢讲。
2023.3.5
又看了一遍《海街日记》,想念镰仓,想吃山里小馆子的流水面线。和蔼可亲的店主婆婆,看我一个人主动要帮我照相[可怜]
2023.2.28
我们上学时厉以宁先生还是院长。大一起除了数学课,其他基础课都用西方教材用英文上了。可还是嫌土气,每天各种不满,各种嫌弃,对学校不满,对系里不满,嫌老师官僚,嫌同学功利…不爱去本系上课,去数学系和中文系上课,去剧社诗社玩耍整日价游荡。
再看今天,觉得小时候即便系里的情况,也已然是黄金时代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2023.2.26
事情这样依次发生的:上礼拜听梁文道在节目里说起Max Richter的音乐,让我想起Arrival这个电影,之前只在上映时看过一遍(2016)。原作Ted Chiang的小说我从前都没看过,就在飞机上看了一本选集,包括Arrival的原作《你一生的故事》。都是短篇,看得非常快。飞机上没有Arrival,就把同一位导演(Villeneuve)的Dune(2021)重看了一点点。Dune我也只在上映时看过一遍,不过才一年多,印象很清晰。
回家后还在想Arrival,于是就把电影重看了一遍。
我记得初映看Arrival时就很喜欢,Villeneuve的视觉语言和音乐都好得没话讲。至于情节嘛,看这类电影总怕故弄玄虚又讲不圆,而这部讲得很圆(literally很圆)。当然,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情节有漏洞在所难免,不必求全责备,亮点足够亮就可以。这回看过小说之后重看电影,又增添很多新的信息和感受,很妙。原作更精巧更冷峻,电影为了戏剧冲突也有神来之笔,也不算煽情太过。
还有,一边看我总不由一边想,要是Nolan拍出来会怎样。尤其在提到Hannah的名字是回文时(笑)。
2023.2.17
我有十几年没看过有新意的红楼梦研究了,这本书挺好看。
这位做文学史研究的学者是数学本科出身,分析角度和行文风格确实和其他红学书不太一样。《荣国府的经济账》
2023.2.17
细看远道而来的故宫特展王世贞收藏的图录(右军快雪时晴、怀素自叙帖、徽宗诗帖等等又倾巢而出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再发发神经用虹吸壶做金骏眉。
2023.2.7
我有几个常看的公众号,他们都有明显的作者个人表达和风格。虽然由于笔力、经历、大环境的限制,水准离上个时代的专栏作家还有差距;但大差不差,这些文章仍能在茶余饭后给我带来消遣娱乐。八卦、娱乐、文艺、时事都可以,借古讽今也可以。唉文字带来的乐趣和消遣真是无穷无尽。
内什么,偶尔看到这几位作者互相唱和,也很有意思。比如这里的六神和押沙龙[偷笑]
2023.1.27
翻出来听老早一期圆桌派,好像之前没听过。开头忽然窦文涛讲起他去看颜真卿祭侄文稿,说自己竟看得潸然泪下。讲得很好笑很轻松,但其实蛮感人的。想起来那是2019年,那次我也去东京看颜真卿来着,我和我娃两人,说走就走那种。
真是海峡好几岸的盛事,好多人都去了。排队两小时那种,我娃陪我连去两天,排两遍队。我娃可真行。
再展估计要十年二十年以后了,基本此生难得再见。说到此处窦文涛又快哭了。
想到四月又要去日本了真开心。上次行程还是订在2020年2月。本来心心念念要保持2019一年去三遍日本的节奏的,结果都取消了。
希望这次能顺利成行。可惜这回啥大展也木有。
转载请联络作者并注明原网站 (有人要转载才怪。。。)
www.onekayakpanda.com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