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One Kayak

#49 某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的观察

Updated: May 1, 2022


几年前给尔雅基金会的公号写的。琐琐碎碎地,意思不大,无非掉书袋抄抄书而已。

难得的是一整年二十四个节气没断更。另外,”湾区节气观察“那个小节回头来看比较有意思,都是本地的事。果然越到后来这小节越长。笑。


我没什么长性的,对于能按时按点坚持的习惯,都觉得很难得。即使只是一段时间而已。


整理在这里。原文很多图,这儿就不放了。文章太大了Wix总crash。。。



#1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古人用日晷观测日影长度,定出了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便是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周历中被作为一年之首,也是节气之首。十二地支之“子”冠于冬至,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建子之月”。后来在唐宋时冬至仍与岁首并重,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自古以来,礼俗众多。


每个节气的十五天都可以分成三候。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的吃食

北方有说法“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认为饺子形似耳朵,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还有说法认为吃饺子为张仲景发明。

江南吃糯米做成的“冬至团”、汤圆、糍粑、红豆糯米饭;潮汕人将汤圆叫做“甜丸”。也有在冬至吃豆腐进补。江浙一带还要吃桂花酒酿。杭州人还要吃年糕。

南方还有吃馄饨的习惯,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替仿佛宇宙混沌状态,也有说法苏州人吃馄饨是为了纪念西施。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

河北《柏乡县志》:“冬至日,作馄饨为食,取天开于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聪明。”


冬至的习俗

冬至祭天祭祖的礼仪见于《周礼》。

绝事的说法见于《后汉书》。古人认为冬至为阴之极,君子应闭藏养精,身心安定,达到身宁事静。

数九的习俗是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即八十一天的风俗。明清时还流行《九九消寒图》,为九个字每字九笔,或九朵梅花每朵九瓣,每日描一笔或涂色一个花瓣,也作为数九之意。冬至为“进九”之始,但不是最冷的时候,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要到来年1月8日至18日左右,也就是“三九天”。

消寒是说文人士大夫相约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取九九消寒之意。

献鞋袜的习俗盛行于北方,冬至日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

另外还有测日影、添线、飞灰、履长等习俗。


书里的冬至

《周礼 春官》:”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

《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后汉书 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荆楚岁时记》:讲南朝“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是数九风俗的最早记载。

南宋《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光绪《荆州府志》记载:“袜之献姑舅,仪如北地。”

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有冬至节:“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 ‘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湾区节气观察

今年是甲午年,入冬以来湾区雨水很多,一扫过去一年多来的干旱,连日雨水,直到冬至日放晴。



#2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节气之首冬至之后十五天,便是小寒(一般在公立1月5-7日之间)。从冬至开始数九,到小寒节气便将进入三九,所以有”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的说法。小寒连着大寒,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一候: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徙,冬至一阳生,小寒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北归。二候:北方的喜鹊感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三候: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吃食

进入小寒节气,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

腊八常常在小寒大寒之间,腊八粥也是大家熟悉的养生粥,但是今年春节较晚,我们到腊八节时再表。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南京人很重视小寒,还有一些特别的游戏,暖和全身,通畅血脉,例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互相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打雪仗、堆雪人,欢呼雀跃。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冬日进补还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

除此之外,清嘉录还记载过“起荡鱼”,在冰寒地动的日子里打青鱼、草鱼、鲢鱼等。沪上老字号的“烧划水”,苏州的”糟卤划水“别有一番风味。


书里的小寒

《历书》:“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逸周书·时训解》:“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宋·陆游《游前山》诗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民谚:“小寒大寒,滴水成团。” “头九二九,冻破碓臼”, “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湾区节气观察

过去两周自冬至之后便雨水变少,大风一二次,清晨偶有薄雾,白天基本晴好,有时傍晚落暮红霞,五点多天黑。日间气温基本在60华氏度上下(~20摄氏度),夜晚约在45华氏度(10摄氏度)。在郊区常见小松鼠和飞鸟活动觅食,偶见蚊虫。绣球花、茶花、三角梅仍然开得好,落叶树木的树叶大部分落掉了。



#3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一般在公立1月19-21日之间,正处于三九期间,从小寒到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有趣的是,根据香港天文台1981-2010资料,大寒的平均气温比小寒期间高近一度,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类似情况,此后气温逐渐回暖。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一候:鸡始乳,从冬至一阳生开始,至大寒一个月,母鸡又开始下蛋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月令》《元史志》作征鸟,《唐书》《宋史志》作“鸷鸟”,像鹰一样的猛鸟会迅疾地捕食。三候:水泽腹坚,冰层从表层冻至水中央,所以北方民间也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的吃食

进入大寒节气,仍在三九寒天,以冬季进补为主,防寒保暖,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往年的大寒期间往往要置办年货,腊八也常常在小寒大寒期间。不过今年闰九月,春节晚至公历2月下旬,所以大寒这几天仍在旧历十一月(冬月)期间。


书里的大寒

《授时通天考》:“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民谚:“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湾区节气观察

自冬至之后便雨水变少,小寒以来的过去两周也一直没有下雨。清晨雾重,晒到午间总归会晴朗。天黑时间在五点半以后,仍有红霞。日间气温在70华氏度上下(~21摄氏度),夜晚约在40华氏度(6摄氏度),的确比小寒期间暖和一些。空气中湿度仍然很高(70%左右),这与中国北方比较不同,因为加州在大陆西海岸,太平洋暖流在冬天带来潮湿温暖的空气,反而是夏天特别干燥。绣球花、茶花、三角梅仍然开得好。水仙今年没刻,所以也没有观察到。大寒一候的瑞香还没有看到。静待大寒二候,看兰花开不开,一笑。

说起大寒一候鸡始乳,朋友家在院子里自搭鸡舍养的鸡过去两个月没有下蛋了,可巧昨日又开始下蛋。



#4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立春,每年公立2月3至5日之间,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关于一年的起点,有不同说法:从“冬至一阳生”的角度是将冬至视为二十四节气的其实,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则以大寒为起始,从属相和流年运势的角度则常常将立春作为新年的起点。


立春的诗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于春风而解散。

二候蛰虫始振:伏藏的草虫苏醒而未发,待节气惊蛰才出动。

三候鱼陟负冰:原为鱼上并,《元史志》改为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寒时伏水底而逐暖,立春转暖,鱼上浮而近冰面。


立春的吃食

春饼

立春当天,春饼皮包裹蔬菜,大家分食,寓意着一年衣食丰足、家庭和睦。春饼皮可以蒸也可以烙。如果烙,则两个齑子抹油叠在一起擀、一起烙,吃时再撕开,格外薄。卷的蔬菜可以有生葱、生黄瓜,还根据各地习俗有韭菜鸡蛋、粉丝、酸菜、胡萝卜丝、土豆丝、豆芽、京酱肉丝等等。春饼有区别于炸春卷在于卷好后不炸。


咬春

立春当天咬白萝卜或其他生蔬菜,便是咬春,寓意着一年身体健康。咬春饼也可以视为咬春哦。


立春的习俗

立蛋是立春时的民俗游戏,人们手扶鸡蛋在平面久立,试着松开手而蛋不倒。也有地方的风俗是在春分立蛋。

大概从汉朝开始,京城与各地官府在立春前一日将泥塑耕人与耕牛立在门口,象征着春天来临,提醒农民准备春耕。后演变为”鞭打春牛“的活动,泥塑耕人改为真人扮演芒神,手执杨柳丝绦,鞭打泥塑春牛,表示唤醒耕牛,开始春耕。鞭打春后,民众们还会捡拾牛身上的土片,撒在自己田地着,预示着丰收。


书里的立春

《历书》:“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明马应京《月令广义》:“大寒後十五日,斗指艮为立春正月节。立,始建也。” ”立春之日,父老迎春东郊,取土牛之泥,书‘大吉’二字于壁,取一年之吉。又食春饼、生菜盘,谓之迎春。”

清徐珂《清稗類鈔》:““立春日打春”。又云:”立春日,宫中以大盘二,各盛萝卜二条,镂字为联,分呈两宫,谓之咬春。“

俗谚:“立春落雨透清明”,如果立春日下雨,那么知道清明前都会多雨。立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湾区节气观察

大寒至立春的两周都未下雨,清晨雾稍重,白天仍晴好,有几日温暖如春。梨花盛开,已有残意,偶见飞虫,松鼠仍然活跃。日间气温仍在60华氏度上下(~20摄氏度),夜晚约在45华氏度(10摄氏度)。



#5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雨水,每年公立2月18至20日之间,标志着雨水的增多,农业更重正式开始。今年雨水赶上旧历大年初一。祝大家新春快乐!


雨水的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祀再吃鱼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大雁开始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草木开始抽出新芽,草木回春、欣欣向荣。

雨水时节气温变化较大,也是寒潮最多的节气之一,所谓的“乍暖还寒”时候,要主要保暖,“捂春”。


雨水的吃食

古代有占稻色的风俗,靠爆炒糯谷米花来预测今年是否会丰收。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里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他的《吴中节物诗》中有“拈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一句,诗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元末明初娄元礼的《田家五行》中记载华南地区:“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


雨水的习俗

川西风俗有雨水回娘家的风俗,已生育孩子的妇女还要带上红绸和一罐肉来送给母亲。


书里的雨水

《逸周书》:“雨水之日獭祭鱼“

《礼记 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俗谚:“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雨水淋带风,冷到五月中”,“雨水有雨,一年多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


节气顺序改变

惊蛰曾在汉景帝时由于避讳而改名,并和雨水调换顺序;同时清明和谷雨也调换了顺序:

汉景帝以前:立春 启蛰 雨水 春分 谷雨 清明

汉景帝以后: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湾区节气观察

前几日明显开始回暖,天也长了,要到六点多才天黑。雨水前二日有下一场小雨,今日清晨雾气重,白天仍晴好。东湾油菜花盛开,旧金山日本城附近的樱花也开放了,是那种小红叶子的樱花,还不算繁盛。日间气温仍在60华氏度上下(~20摄氏度),夜晚约在45华氏度(10摄氏度)。



#6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惊蛰,公历每年3月5日或6日。今年赶上元宵节的后一天,十五的月亮十六特别圆。惊蛰在古代中国和现代日本称为启蛰。到了这个节气,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居冬眠的动物,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唐代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色红,惊蛰始开。

二候仓庚鸣:《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诗》曰“有鸣仓庚”,庚,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鸠,布谷也。《玉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惊蛰的吃食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惯,传说晋商渠家自祖上便行走于山西中部的祁县和山西东南的上党之间,用祁县的粗布、红枣倒换上党的潞麻和梨,逐渐有了基业,定居于祁县。雍正年间,一年惊蛰日,渠家第十四世后代渠百川要离家走西口,父亲拿出梨让他吃,告诫他不忘先祖贩梨的艰辛,此次出门闯荡,也要努力为之。后来渠百川走西口经商,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人们便流传下“惊蛰吃梨”的习俗,表示过完年后惊蛰日要出门了,”离家“闯荡,马到成功,荣耀先祖。


书里的惊蛰

《夏小正》曰:“正月启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湾区节气观察

乍暖还寒之后,感冒过敏的人开始增多,回暖几日,今天又降温了。加州天气是早晚偏凉,中午以后大日头一照,在太阳下还是很暖和的。前日里有一天东边日出西边雨,出了彩虹煞是好看,倒是尚未听到惊雷。上一节气雨水以来,果然油菜花金黄一片开的正旺,杏花梨花也都开了。这几日惊蛰快到,桃花也渐开,Snow Bell和枫叶出了新芽,草莓开小白花。朋友家去年种下的郁金香球茎和院子里的君子兰也正盛开。日间气温可到70华氏度以上(~22摄氏度),夜晚仍在43-45华氏度(~10摄氏度)。



#7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大约在公历3月20日至22日之间。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0度,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这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玄鸟,燕也,“春分二来,秋分而去也。”

二候雷乃发声:大地开始惊响春雷。

三候始电:《易》曰:”雷电合而章。“


春分的吃食

春分正在雨水清明之间,中国江南开始采茶炒茶,爱茶的人又可以尝到一年的新茶了。另外此前在立春时说过的“立蛋”游戏,也有的地方是在春分这一日来玩(民俗游戏,人们手扶鸡蛋在平面久立,试着松开手而蛋不倒)。

惊蛰到春分以来,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正是吃鳜鱼的好时节,例如苏州名菜“松鼠鳜鱼”,传说乾隆皇帝阳春三月下江南时也多次在松鹤楼品尝。



春分的诗

唐代张志和一曲著名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书里的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湾区节气观察

惊蛰到春分节气以来,中间阴天几次,下雨亦有两天。有那么一天热得好像仲夏,并且空气潮湿。据说进入四月还要再冷几天,之后大概就一路热上去了。院子里桃花梨花开得正好,草莓已经结青果了。其他树木也是郁郁葱葱起来。日间气温可到70华氏度以上,最高一天近80度(~25摄氏度),夜晚在50华氏度上下(~10摄氏度),仍有凉意。



#8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在公历4月5日左右,冬至之后第一百零六天,也是寒食节的后一天。唐代以降寒食和扫墓的风俗逐渐与清明相融合,清明节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旧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也常在清明前后。

清明前后二十日皆可算节内,自古帝王家便有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有此风俗。清明节民间还有踏青的传统,《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的初次相会即在此日,《清明上河图》亦与此风俗有关。好趁春日发陈,人们还会荡秋千、打马球、踢足球、插柳、柳条吹口哨、拔河、放风筝(除病消灾放晦气)、碰鸡蛋(两个熟鸡蛋对碰着捏,看谁的先破)等游戏。一面是扫墓寒食的冷清肃穆、一边是郊游野餐的明丽繁华,清明确是个色彩独特的节气。


清明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见《千家诗》,传为唐杜牧所作)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

三候虹始见。


关于三月三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是三月上旬的巳日,后定于三月初三。上巳常在清明前后,不过今年春节稍晚,所以上巳节也晚到了芒种的后一天。上巳是一个与水有关的节日,自古有修褉(春浴)的传统,文人也藉此时节雅集饮酒、曲水流畅,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便有记载。此外还有踏青春游、采摘兰花等传统。


古时上巳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好时节,杜甫《丽人行》亦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宋代以后礼教愈严,上巳风俗逐渐在汉文化中衰微。如今许多少数民族仍将三月三日视为重要节日,如苗族、土家族、黎族、壮族在三月三举行歌唱活动,云南大理的泼水节也在三月三日,仍可见上巳节修褉风俗之余。日本亦有“女儿节”,不过明治维新后将此节改到公历3月3日。


上巳、寒食与清明

古时候,上巳、寒食和清明是三个不同的日子。

上巳节是旧历三月初三,宜洗澡,宜曲水流觞。

清明节流行踏青。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天,祭祀洒扫。习俗是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北方常有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南方则多为青团、润饼卷和糯米糖藕。

后来,三个日子的习俗逐渐混合起来。


关于青团

青团类似清明馃和蒿饼,用糯米粉做成,以艾草、草头汁、或青蒿染色。有饺子形状、团子形状、或像月饼一样压模。一般有青色和不染色的白色两种,取“清明”同音。包入豆沙、枣泥或芝麻馅,亦有菜肉咸馅。过去艾草应该是路边野地里很常见的,如今城市里反不容易见到了。

清明也吃油炸食品馓子,古时叫“寒具”。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类似于素丸子吧。

清明亦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鲜嫩肥美,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湖南亦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传统。福建、浙江等地吃乌米饭。此外,南北各地还有食夹心饼、鸡蛋糕、清明粽、糍粑等食品的习惯。


书里的清明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帝京景物略》:“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清通礼》:“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湾区节气观察

春分到清明以来,有一两日下雨,时不时冷些,到了两节气正中的这一天,忽然大热了一日,阳光明晃晃的。施了一些春肥,花都开了起来,柠檬树和橘树的花招惹了很多蜜蜂,去冬埋下的郁金香球茎也探出头来慢慢开了花,娇贵的snowbell叶子还没长全,倒也偷偷地开了两朵。一盆草莓青果已经开始泛红。路上随处可见兔子、松鼠等小兔子都出动了。后院一盆养了二三年的艾草倒是长得郁郁葱葱,正可摘了染青团。据二十四番花信风,蔷薇倒是晚了几日,惊蛰之后刚含苞,倒是春分之后大开了。此间没看到海棠,不知北京那西府海棠可开得正红。气温热时可到80度(~25摄氏度),平日里也有75度上下,夜晚仍在50度左右(~10摄氏度)。早晚仍是凉。



#9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谷雨在公历4月19-21日左右,已到暮春时节,下一个节气便将是立夏。


谷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谷雨之后浮萍开始生长。“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飘萍。”

二候鸣鸠拂其羽,鸠拍翼而飞,鼓羽而上,故俗称布谷鸟。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出现在桑树上。(来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著)


谷雨的诗 —— 开到荼蘼花事了

谷雨时节,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二十四番花信风至此结束,所以红楼梦有花签云“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梅墙。”


至此花儿们再开月余,到了芒种时节,便要为百花践行了。


谷雨的习俗

南方在谷雨这天有采茶的传统,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又叫二春茶,采于公历4月5日至20日之间。比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叶)牙叶肥碩些,香气也会重一点。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


湾区节气观察

清明以来下了一二次雨,天气渐热。芍药牡丹大开,兰花和梅李之属慢慢谢了。蚊虫却多了起来。有一日气温高到85度(27摄氏度),大部分时间仍在75度上下(20度左右),夜晚还是凉,在50度(~10摄氏度)以下。古语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意思是清明之后就不下雪,谷雨之后就没有霜了。湾区总归是不下雪的,不过春假期间去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却在清明第二天赶上了大暴风雪,险些封山,到底是海拔高。前天同事去丹佛出差,听说那里也刚刚下了好一场大雪。



#10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立夏一般在公历每年5月5-7日左右。想昨天是春天最后的一天,抬头看看绿叶成荫子满枝,暮春确实最是个写诗的季候。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刚好是从小寒到上个节气谷雨,又到了送百花的时节。


立夏三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立夏的吃食

立夏这天在江浙一带有饯春的习俗,备薄酒清茶,好像送故人远去,所谓惜春。吴藕汀《立夏》诗云:“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樱桃的确是立夏的吃食。苏州便有“立夏见三新”之谚——樱桃、青梅、麦子。


在常熟则更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黄瓜、矛针、豌豆、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还有用红茶或胡桃壳煮“立夏蛋”的习俗,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小孩子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湾区节气观察

谷雨以来确实热了好几天,只有一天阴雨。偶尔起风还是凉的。芍药牡丹都谢了,兰花也有点打蔫,只有绣球还开得好。本地樱桃果然在一两天前上市了,立夏之后等着大熟便可以去果园采摘。白天仍在70-75度上下(20度左右),晚间暖和一点,在50度(~10摄氏度)左右。历史上这一阵子也有热到99度的(摄氏37度),不过不是今年,但在weather.com看到这个数字还是不免想起了林徽因描写夏日炎热的《99度中》,想来那时也是用华氏度的,一笑。



#11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小满而未盈 长乐而未央


小满一般在公历5月20-22日左右,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这段时间,夏熟谷物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是小满。《历书》记载:“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中国古人认为满则溢,盈则亏,西汉的皇宫也取名“未央宫”。小满而未盈、长乐而未央是一个很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理念,也是对人生、事业、友谊的祝福。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 《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第二候靡草死:《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

第三候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小满的习俗

祭祀水车: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还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祭蚕: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小满的诗

五绝 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湾区节气观察

立夏以来,热了几天。近小满这几日却一直阴天不下雨,温度很低,风起很凉。桃李都已经结了果实,可谓“绿叶成荫子满枝”了。白天基本在70度以下(~20摄氏度),晚间在50度上下(~10摄氏度),仍感到凉。



#12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芒种在公历6月6日左右。《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大麦小麦等作物已经成熟可是收获,而夏播作物也在此时开始播种。中国南方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绵绵细雨也将变为午后阵雨。


芒种饯送花神

民间习俗旧历二月十二迎接花神,芒种饯送花神归位。

二月十二又称为花朝,花神节,百花生日,仕女争相出郊扑蝶,谓之“探春”。亦有说法是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花朝在书中多见记载。如《广群芳谱》引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东京(汴京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广群芳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清《月令粹编》:‘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清嘉录》载“(此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红楼梦》提到林黛玉和袭人的生日正是在二月十二。


关于芒种饯送花神,目前我查阅的资料中只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有所记载:“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一天,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线系了,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笔者孤陋,但也未尝不可能是曹雪芹的杜撰,此处芒种节四月二十六日如此确凿,大有深意。也难怪红楼探轶学者们反复考证历史上哪年的旧历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芒种究竟是贾宝玉的生日还是林黛玉的忌日,不一而足。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始鸣;

三候反舌无声。

上个秋天的螳螂卵将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鸣叫。而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


芒种的诗

 《时雨》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湾区节气观察

小满之后天热了一些,

早起仍多云,

但午初便有大太阳晒起来。

桃李苹果橘子都已经挂了果子,

枇杷成熟,

樱桃快要过季了。

白天基本在75度上下(~25摄氏度),热时可到80多度(~30度摄氏度),晚间在60度上下(~15摄氏度),开窗睡觉也不太凉了。



#13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夏至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是最早确定的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将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而日影最长的一天是冬至。


夏至的吃食

吃面

夏至古称“夏节“或”夏至节“,宋代百官放假三天,会有典礼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此时正值麦收,趁着尝新,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夏至过后就可以吃凉面了。无锡人在夏至日早起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观点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节,妇女们在这天也会佩戴彩扇、悬挂香草,互赠香囊。


三伏天食冰

夏至的第三个庚日入初伏十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入末伏十年,中间有十天或二十年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为了消暑,入伏后苇席、籘席、竹席、象牙丝编制席也都拿了出来,还有竹枕(又称为竹夫人或竹姬)。

消暑莫过于食冰。西周便开始掘井藏冰,唐代更有“冰盘““冰宴”的讲究。

《天宝遗事》记载:“杨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

宋代《岁时杂记》记载了宫廷赐冰:“自初伏日为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

清代《燕京岁时记》也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

《清嘉录》记载三伏天农人担担子贩售冰镇食品“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清稗类钞》记载了“冰果”宴客:“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其后,则继以热荤四盘。”

《天桥杂咏》记曰:“六月炎威暑气蒸,擎来一碗水晶冰。碧荷衬出清新果,顿觉清凉五内生。”


五月端午至八月中秋,老北京什刹海开办荷花市场,沿岸搭棚。冰碗儿便是特有的应时消暑小食,小碗底垫上天然冰的小碎块,上面放鲜荷叶包成菱形包,把果藕切片、去芯鲜莲蓬子、鲜菱角、鲜芡实四样儿“河鲜儿”掺在一起,撒上白糖,有的还加去皮的鲜核桃仁、鲜杏仁、甜瓜、蜜桃。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古人认为鹿角属阳性,夏至日阳到达极致而阴生,所以鹿角开始脱落。蝉开始鸣叫。半夏是一种药草,生于仲夏的水田中。


湾区节气观察

只下了一场雨

天气大热起来,偶有风

墙角的剑兰抽出蕙来

薄荷和艾草满满地疯长

地里的绣球今年都是粉紫色

蔷薇红的黄的第二次开了花

白天基本在75度上下(~25摄氏度),有一天到了91度(~33摄氏度)。夜间还是在60度上下(~13摄氏度)。



#14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在公历7月6日到8日左右。夏至后入伏,十五天后是小暑,正在初伏到二伏之间,尚未到最热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壁;

三候鹰始挚。


小暑的诗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湾区节气观察

天气大热

仍然是干燥不下雨

君子兰开了花

连续几天火烧云

还有草莓一样一朵朵粉色的晚霞

白天最高可到100度(~38摄氏度)。夜间还是在60度上下(~13摄氏度)。



#15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转眼大暑而至,下个节气就是立秋。从去岁冬至始写尔雅二十节气小常识,今已过大半,白驹过隙。已是旧历六月中,北京的荷花都开了吧。惜乎在美国不知哪里有一池荷花。在京的好朋友说她每年都会去拍几张荷花,韶华盛极,却也年光过半。


大暑在公历7月22日到24日左右。《通纬》曰:“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的诗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蠲(亦作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是腐草变的。

二候土润溽暑:空气闷热,土地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午后时有雷雨出现,天气向立秋过渡。


大暑的习俗

浙江台州沿海送大暑船

福建莆田吃荔枝、羊肉过

台湾吃凤梨

广东吃仙草

日本用长长的竹筒做冷面吃

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湾区节气观察

天气最近倒不如小暑大热

仍然是干燥,只下了一次小雨

掉了几个点,早晨倒常多云

邻家的桃子已经能吃了

我家的桃李仍是青果

白天最高可到100度(~38摄氏度)。

夜间还是在60度上下(~13摄氏度)。



#16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在公历8月7日到9日之间。

宋代在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关于一叶知秋

查到《吕氏春秋·首时》中提到: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而不知,

秋霜既下,众林皆赢。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更贴近的出处是《淮南子·说山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知寒。

以近论远。”

宋《文录》引唐人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至


立秋的习俗

周代天子在立秋这日率三公六卿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唐代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


宋代男女都戴楸叶,还有的用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据说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可以不生秋痱子。但从小父亲便教我,立秋之后不可再吃西瓜。



湾区节气观察

快立秋了,末伏还稍有一些热

连续几天清晨阴云

中午又大晒起来

仍是没有雨,傍晚有些凉风

桃子已经很好吃了

草莓又结了第二茬

兰花仍开得好

白天最高降到90度(~30摄氏度)。

夜间还是在60度上下(~15摄氏度)。



#17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在公历8月23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查《说文解字》亦有“处,止也”。)昨日出伏(三伏天结束),今日处暑,自此秋天有了凉意。天高云淡,舒卷自如。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湾区节气观察

今天很有凉意,起了一些小风

但入夜后毕竟还是没有那么冷

据说处暑末几日(九月中)还会有秋老虎

立秋以来,湾区的天也有云可看了

说来也巧

处暑第一候鹰乃祭鸟

今日便在公园见一只老鹰纹丝不动地

停了很久 目光炯炯 等着捕鼠

白天在88度(~28摄氏度)

夜间60度上下(~15摄氏度)




#18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在公历9月7日至8日之间。《月龄七十二候集解》说:“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夜晚逐渐转凉,清晨会看到叶子上凝结着露珠。古人以秋天配五行中的金,色白,故曰白露。



白露的诗 —— 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礼记》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雁自北而南,故曰来

二候玄鸟归:燕子亦南归

三候群鸟养羞:藏以备冬月


白露的吃食

南方有白露“十样白”的说法,采集各种白色的食物(如白木槿、乌骨白毛鸡、白薯)。江浙人还会品“白露茶“,饮”白露米酒“


湾区节气观察

这周赶上湾区每年九月都会有的几日秋老虎

会连续几日高过100度(38摄氏度)

格外干燥,仍是没有雨

蔷薇、兰花都谢了

葡萄和苹果已经上市

除了秋老虎几日,最高温度在80度上下(~25摄氏度)

夜间降至55度上下(~13摄氏度)



#19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秋分在公历9月23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点。亦有说法是秋分时昼夜平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培户

三候水始涸


秋分的习俗

赏月

秋季天高气爽,自古便有赏月祭祀的习俗,尤其在月圆之时,这是源于对月亮圆缺的观察,但中秋节晚到唐朝才确立(《唐书 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而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早在东周就确立了(《吕氏春秋》载八个节气的名称),节气是源于对太阳的观察。故而中秋与秋分是不同的概念,常常和外国的小朋友解释这件事:)


赏叶

秋天总是最思念北京的季节。虽然在北京时也早已多年不去香山看红叶,不去钓鱼台看银杏,但仿佛总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偶尔也去密云、怀柔,可以看到天比往常高且蓝,层林尽染,水面深邃平静。

如今离得远,难得赶在这时节回去。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压叶脉、做书签。



秋分的诗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湾区节气观察

这一天又热了一阵,可以早晚降温了

夜凉如水

晨起总会阴一阵,雾重

太阳上来得愈加晚

窗外的大树叶子开始黄了

仍觉得干燥

最高温度在80度上下(~25摄氏度)

夜间在60度上下(~20摄氏度)



#20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寒露在公历10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相较白露节气,这时寒气愈盛。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关于鸿雁来宾

《红楼梦》六十二回行酒令,林黛玉曾说过一长串:“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酒令的要求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林黛玉的这一长串中,古文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旧诗化自陆游诗“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骨牌名是”折足雁”。曲牌名是“九回肠”。时宪书旧话是“鸿雁来宾”。


鸿雁来宾出自《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菊花的诗


菊花

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题菊花图

唐寅

黄花无主为谁容

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

一生颜色付西风


湾区节气观察

着实又热了几日

可夜晚很凉须关窗睡觉

荷叶仍未残

别的花也未谢

菊花没看到

院角的天堂鸟开得正好

果实已挂在枝头沉甸甸

却还未熟

最高温度在85度上下(~27摄氏度)

夜间在60度以下(~20摄氏度)



#21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霜降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初霜甫上,在北京正是赏红叶的好时节。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十五天以后便是立冬。


霜降的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菊有黄华


湾区节气观察

南湾天气仍不冷,枫叶却也红了

霜降那天刚好进山露营

盘山道上偶尔看到红色黄色的层次

虽不比东海岸那般层林尽染

也着实惊喜,在转角处遇到深秋

林间湿气很重,白天夜晚温差很大

不过没有冷到上霜

松鼠忙急了,储备入冬的食物

马的毛厚实了很多,摸起來软软的

和小朋友们说起来

动物们自带冬衣呢

日间最高温度在78度左右(~26摄氏度)

夜间最低温度在55度左右(~13摄氏度)



#22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立冬在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冬季自此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欣闻北京下了头场雪,且问能饮一杯无?


立冬的诗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作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湾区节气观察

虽未若北京前日里下雪

湾区也下了一场难得的大雨

便毫不留情地冷了下来

白天温度高,玫瑰仍开着

但树的叶子纷纷开始落了

处处摆着南瓜

充满了收获气氛和金色季节

最冷的几日白天在65度(~18摄氏度)

夜间只有44度(~7摄氏度)




23.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小雪在公历11月22日至23日之间。今年小雪,适逢北京下雪,适逢我们在北京,欣欣然围炉吃火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群芳谱》曰:“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的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泊荆溪 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而地气下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



湾区节气观察

这几日正在北京

湾区节气只得大雪再补

发几张北京落雪的照片

楼下玫瑰未谢,叶子也正好

今年的雪既大且早

已是多年未赶上



24.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从去年冬至到今年大雪,一年时间坚持编写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小常识和湾区本地气候观察。兴之所至,或分享美图,或抄录风俗,或谈谈吃、谈谈诗、谈谈红楼。感谢大家一年的陪伴,如今亦可兴尽而返了。明年许还时不常地写些节气观察和掌故,但更多精力就放在儿童书评和海外儿童中文阅读研究了,仍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成果哦。


作为尔雅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篇,一直拖拉着没发,其实是在等一场雪,当然也可以说是给自己近来繁忙的工作找个推脱。这不,今天等来了北京的一场雪,虽然人已回到湾区,可仍觉得正逢时。


大雪在每年的公历12月7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诗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大雪三候

一候鹖鴠虹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天气寒冷,却阴极而阳,下个节气便是冬至,冬至一阳生,此时大雪节气,阳气也开始发萌,老虎开始活动,兰草“荔挺”亦即将抽芽。


湾区节气观察

湾区早起雾霭

直到午间也不见得放晴

三两日来也下了好大的雨

偶然放晴一日

或傍晚雨停了红霞满天

未落的叶子也是红红黄黄

虽是大雪时节却仍占几分秋色

无冬意

只有家家点燃的蜡烛、壁炉

点亮的圣诞树和装饰灯

有几分年终将近的气氛

白天温度56华氏度(13摄氏度)

夜晚可冷至36华氏度(2摄氏度)

今冬确实很冷,只还未零下

旧金山前次下雪还是1976年

而湾区的雪大约只在Mt Diablo山顶


十天后将回到第一个节气冬至,至此尔雅二十四节气全年完。



廿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

汉张仲景《伤寒论》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明张岱《陶庵梦忆》

明沈复《浮生六记》

清曹仁虎《七十二候考》

清袁枚《随园食单》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红楼梦》

沈从文《古人的文化》

董学玉《二十四节气》(中国农业出版社)

Wikipedia


转载请联络作者并注明原网站

www.onekayakpanda.com


Cover photo: Wix


6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旧文]烟花三月,话说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总在心里暗暗希望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就可以轻描淡写实则迫不及待地告诉人家说,我是扬州人。 初中时,许先生讲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题说: “广陵就是扬州,扬州,好地方啊。”然后眼中现出无限神往的颜色。...

[习作]苏洵

1. 一路风尘,小镇青年苏洵初到杭州,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繁华境地。 清明刚过,吃糖糕,青团。 从眉山颠簸至此,苏洵掸了掸褂子上的土,在路边茶馆坐下。 遇上算命的,说苏洵命中有三个孩子。长女早夭,二子功名不可限量。苏洵笑问,我老婆还没影儿呢,说儿子有何用。何不说说我的功名?...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