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桥流水 2024

  • Writer: One Kayak
    One Kayak
  • Dec 31
  • 63 min read

Updated: 3 hours ago

我要在这里,温柔地灌一批水。

(前情自己翻吧,太多了懒得加链接)


2024/12/29

邻居家新来了两只猫,据说。假期里,邻居出去玩了。我去铲了五天屎,一眼也没看着传说中的猫


2024/12/29

做podcast,是2024年的我的一件新鲜事儿。

小宇宙的年度总结,这界面有点丑。不过这些数字看着还挺欣喜哒


2024/12/23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去海参崴出差。我喜欢看世界地图,找到海参崴的同时,也看到旁边的另一个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我妈给我讲了历史背景,并且很明确地表示,这个地方,在我家,只能叫海参崴这一个名字。


2024/12/21

预备着写扇面,先试试小样。这个好,还是疏淡的好?

(陶渊明飞鸟篇 vs 苏轼诗)


冬至安好。


2024/12/19

柿饼儿做好了。吃一个,余下的封罐子慢慢吃。


晒柿饼

邻人撷柿满筠筐,引线攀梯架竹梁。

廊下彤彤渐霜色,风亁瓮贮作冬藏。



2024/12/17

SFMoMA之夜。趁夜里无人,又攒了一张rothko背景照,头发好长了。

图二是photo booth的恶魔灯光。图三是AI根据图八生成的,不像本人了,但这个硬朗的风格还挺不错。


2024/12/17

北京的树、佛州的树、和诗


2024/12/16

承朋友夹带,混入年会。虽然天上看过很多回,总算看到大圆套小圆的飞碟内部了。玻璃真大啊,顶天立地,还能开关。弧形玻璃,那曲度,满满都是有钱任性。(Apple Park)


2024/12/14

下雨天,做个手工。每片叶子都能动。(乐高花)


2024/12/9

对了我最近还把masters of the air看了。挺好的,大片儿嘛、大制作,可以允许主旋律和俗套。我比较满意的就是每个飞行员都很镇定。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只在按流程开飞机。无论中弹、着火、engine failure、起落架下不去、巨大的侧风降落….没有一个拉着操纵杆乱喊“come on!come on!”的。


2024/12/9

昨天在电影开始二分钟后,竟然还没有关灯。真是人心不古。

我娃确实很喜欢,我觉得陪她看也是值得了。

interstellar和martian,inception,dunkirk,是我坐飞机无聊的备选。我对其所有情节和细节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虽然它真的不算我很喜欢的电影(因为煽情稍过和用爱发电)。

但我觉得能在影院里听hans zimmer,在大银幕看那几个转瞬即逝的一望无际的空镜,也算值得。

更主要的缅怀过去十年,并感伤。十年前,北京还在雾霾,人们还在等着一年一代的新iphone,一切似乎还在蒸蒸日上。十年后,离电影里的设定,似乎也并没有那么远。


星际重映

十年弹指去,星际又重逢。

勇者渡虫洞,庄夫御莽风。

绝尘并悖处,参数五维中。

窥见当初境,醒时原是空。


对了,看九十年代的科幻片更感伤。彗星撞地球、独立日那些,现在看真是又单纯又傻气又美好。911之后,美国至少有十年拍不出比较“正常”的科幻-灾难片。后来又拍了,也再没有当初那些傻气的美好了。


2024/12/8

酒酿松糕和桂花拿铁☕️🍂


2024/12/8

承「新大陆」诗刊陈铭华主编青眼。2024冬季号刊「行旅」「彗星」二首短诗。


2024/12/7

当年看Interstellar,我对其各种褒贬。未承想,十年过去了(此处省略五百字)。当年只道平常。

明天和娃去看re release!



2024/12/7

押司还是很会写。

“一个社会整体的心智性情,往往是由那些通俗的大众读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些深刻的学术读物来决定的。就像现代我们所处社会的整体心智性情,恐怕也更多地由抖音和小红书来决定,而不是由豆瓣年度高分书籍来决定。

如果把琼瑶小说跟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古代做王爷之类的比较,那我觉得真不好说是进步。”


2024.12.7

书法上,也常有人批评赵孟頫、文征明,理由是自己临写了一阵子,掉进窠臼出不来,就说人家不好,悔恨自己没从魏晋下手。其实,要么是没真的写进去、没把基础笔法掌握住,要么是自己不肯去多方参详,怪不得古人。其实从哪个帖入门问题不大,现代人能接触到的碑帖,汗牛充栋,完全有机会进得去出得来的。只要得法,一路写上去,秦汉魏唐、南帖北碑、各体兼备,比古代普通文人的学习条件更丰沛。

最终能到什么程度,因素很多,牵涉师承、学养、性情、际遇,却不必强求。但只要肯下功夫,写一笔合乎法度又萧散自然的文人字,还是没问题。如果自己不下功夫,又怎能怨文征明呢。


2024.11.30

这两天重翻顾随讲诗词的笔记(叶先生在战乱中一直随身带着,后来整理出版的)。讲到宋诗排面不够大,以简斋(陈与义)一首七绝举例,说得好逗。“才力不够可以学力济之,而体力不够便没法。此首诗后二句该拼命了,若老杜就拼了,而简斋则不成了。”


2024.11.29

梁文道说,我也是出来卖的。若说出卖自己的身体,那我也是。即便算我是出卖脑子,脑子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反正我是无法站在另一个人面前,对他说,你应该去卖菜、做工、送快递,而不应该跳舞发小视频。我说不出这样的话。对于另一个人,我只能尽量地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境遇。即使无法全然理解,或者无法给予很多帮助,至少我无法随便指责或者指点人家谋生的方式。

李冬雷说,我也每天在擦边儿。我发的文章,不知道能不能发得出来、或者被下架。下架之后,我揣测着修改,希望能擦边儿发出来。对我来说,公共生活最好有比较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应该是法律。法不禁止即可行。

他们俩这样说,不仅说明他们能够对与他们身份、性别、收入、知识水平都不同的群体,去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尽量理解和共情;而且也可以看到他们选择的表达的方式,是尽量放低自己,把自己放到对面的同样的情境中,找到自己身上的相似点。

无论是观点还是表达的方式,都蛮让人感动的。这本应是做人的低限要求吧,现在好像成了高限了。这样的表达在公域已经不常见了,所以更使我动容。

安利一下宝藏播客(梁文道八分半)和时评公号(冬雷闲聊)。


2024/11/27

You have to be strong enough to be vulnerable.  

by Θεόδωρος Κουρεντζής


(希腊指挥家库伦奇思谈马勒五第四乐章的演绎)


2024/11/27

Billy Collins - next to my morning coffee


2024/11/26

听说北京下雪了?


飞琼落絮缀金螭,迢递红墙妆玉枝。

长恨客乡无雪至,灞桥寒雨不成诗。


2024/11/24

“一夕大星沉不起,沧波隔海最伤心。“ 

迦陵先生千古


2024/11/21

鹊踏枝

玉露霜阶深院悄,漏尽无眠,辗转天将晓。月落云沉藏毕昴,西窗帘外西山渺。

小室篆香薰笼挑,对镜何堪,一寸红颜老。忍忆昔时谁与笑,秋千架下漫秋草。


(朋友写了一稿,我按着他的原意,改了一稿)


2024/11/17

公司活动,我打酱油。去之前现问am,“49er是什么球”。我娃听了直呼崩溃。去了之后发现我并不孤单。还有几个欧洲同事,也是一脸无可置评生无可恋。


2024/11/16

收到了一条让我觉得开心的留言[呲牙][呲牙]

我娃前阵子跟我说,到了300订阅,应该庆祝一下。转眼快600了耶。


2024/11/15

翡翠庄园 红标瑰夏


2024/11/15

辛迪、查理、闲逛、秋天


2024/11/11

今季的第一场雨


2024/10/31

秋夜诗

萧萧疏雨歇,梧叶随风远。

络纬夜无声,始知秋意晚。


秋日诗

秋来梧叶稀,征鸟正南飞。

故里庭前树,亭亭待客归。


2024.10.31

隨園詩話


江南黄梅时节,潮湿可厌。徐金粟云:“不待雨来先地湿,并无云处亦天低。”


“余戏刻一私印,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尚书大加呵责。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一座冁然。” (随园诗话)


2024.10.29

我也是无事忙地八卦,读到《中国新闻评论》上一篇旧论文,讲一些民国刊物的创办始末。

《语丝》1924年创刊于北京。鲁迅、周作人、孙伏园等三四个朋友,觉得给《晨报》写文章气闷,想要办一份自己能说话的刊物。并无周密筹划,也无办刊宗旨,印刷费由四人平分。孙伏园撰写了短短的发刊词,某日即出现在北大附近,小报油印。发刊后,社里日常一二人兼职做做事,并无全职人员。孙伏园既是编者,也做杂务,包括寄送刊物。撰稿人数也不多,大家换用各种笔名。创刊号只印了二千份,很快加印到一万五千分,一时洛阳纸贵。此后发行量约在二万上下。1927年一度查封,转至上海。鲁迅编辑过一段时间,后交给柔石。1930年停刊。


《新月》1928年创刊于上海。胡适、徐志摩等十个人集体编辑,每人一期。轮转期间,可以去约稿、选稿、组稿。编辑也是撰稿人。其中四位主要编辑的发稿量,约占全部245篇稿件的一半左右(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 胡适

)。半年之后,约有三四千订阅者。新月稿酬高,但编辑部不领薪资。1933年停刊。


还看到一个数字,民国时期期刊一共二万多钟。其中北京地区的期刊数至少 5800 种,上海近 1600 种,南京近 800 种,天津近 600 种,重庆近 400 种。啧啧。


2024.10.28

读到废名一个理论,或者说是他提的一个思考模型吧。就是有的诗虽然形式是诗、但内容是散文;而有的诗虽然形式是散文、但内容是诗。他想说,有的现代诗,虽然完全消解了韵律和格式,但具有诗的精神气质(比如从现代主义啊象征啊那些角度来看)。而有的古诗,虽然格律很严明,具备了诗的外形,但本质上是个散文(着重于叙事、描写之类的)。他没有说得很绝对,只是提出这么一个思考的角度。主要的背景应该是反对胡适的初代白话诗,虽然也整整齐齐地押着韵,但过于直白地讲述,不太符合他对诗的本质的期待。


他这个说法其实不是针对古诗,而是整体性反思五四之后的初代白话诗里一些直白粗糙却又押着韵的尝试。他就觉着干脆您韵也崩押了,押韵却内容不“诗”我更闹心不是[Chuckle]有意思的是,当时胡适为了推白话文运动,推崇诗歌要“明白易懂”,就推崇元白,认为自古以来就有白话诗,很好嘛,把李商隐说是“妖孽诗”,哈哈哈。那么相对的,废名还有当时一批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林庚,就推崇温李,以此来表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所以三十年代,现代派新诗人们很有一阵子“晚唐热”。我觉得这段往事蛮有意思的。(当然,这些纯文学的探索和论辩马上就被抗日救亡打断了。)



谨严的格律、活泼的体式,色素味醇、多有变化的诗歌语言,注重刻划戏剧手法,融古化欧、承上启下等,都成为卞之琳对于新诗艺术的杰出贡献。


2024.10.28

现代主义是关于可能性的讨论


2024/10/27

以前我需要给Paul Graham写邮件,申请翻译他的文章。现在省事儿了直接,看和菜头就得了。(嗯我给和菜头留过言,委婉地说,他也可以给Paul写个邮件打个招呼,Paul一般秒回,但和菜头没有理我。也可能是我太委婉了。)


嗯说回这篇文章,小时候开学第一天,拿到课本,先迫不及待把目录看一遍的有没有? (扎心[偷笑])

后来发展到,开一个新单元,比如“民国史”,我得把大学教材自己读一遍,再把周边各种传记看一遍。自己画很多笔记(很多年后才听说有个词叫做思维导图)。那些年,由于中学课本要求“减负”,我经常觉得看不懂…

和家里人说话,对方三句话逻辑还不顺我就急了,也是生动。和朋友聊天就没关系,我一般就微笑着点头,脑子休眠。如果有外人或者同事这样子,我一般就面无表情,将其默默拉黑。



2024.10.22

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 司马光


少陵又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平时可喜之物,而抑郁如此者,亦以触目有感,所遇之时异耳。”费衮


黄药眠先生说:“抒情诗不仅反映生活,而且还给客观世界以美学的评价,给予爱抚,赋予它以社会生活的内容和意义,使他所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成为了人化。比方‘感时花溅泪’,‘花’并不‘溅泪’,但诗人有这样的感觉,因此,由带着露水的花,联想到它也流泪,这样赋予它以社会生活的内容和意义。也就是所谓形象化。这样的例子在诗里是很多的。”(见一九五六年七月《光明日报》)


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年版95页)里用杜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做动词的致动用法的例子,就是说,溅的是诗人的泪,惊的是诗人的心。有的读者不同意,认为这里用的是修辞学上的拟人格,花溅的是它自己的泪,鸟惊的是它自己的心。这样一来,就得说感时的是花,恨别的是鸟,全与诗人无干,跟上下文如何连接呢?最近读《温公续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标点本),有一条谈到这两句诗:


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可以证明不是我一个人对这两句诗有这样的理解。


2024.10.21

近体诗是有目标、有路径。

古体诗是有目标、没路径。

自由体新诗是没目标、没路径。


所以新诗难啊,所以要探索、铺路。


2024.10.21

30年代,有人借由《闲话扬州》的风波,出一上联在南京《中国日报》征对:“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应征者颇多,由叶古红获首选:“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鲁迅写:“假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大家争一通闲气——《闲话扬州》是最近的例子。”


2024.10.20

吴兴华的《现在的新诗》:“因为没有形式,现代的诗人下手时就遇到好几重困难。形式仿佛是诗人与读者之间一架公有的桥梁,拆去之后,一切传达的责任就是作者的了。”

中国旧诗中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一连串伟大诗人都采用五古作为最高的表现工具。阮籍,一部分陶潜,李白,甚至少数清朝的诗人的作品都能表达出这种立意极高,高到令人仰看欲眩的境界。(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后人所谓“选体”的诗,以及韩愈,苏东坡等的五古均不在此例。)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已指出。李白说道:“七言不如五言”,元好问以五言为诗的正宗,而他们两人都是七言圣手,当然知道其中甘苦。我并不是在说,所有五古都胜过七古,或五古是中国旧诗中唯一的,最完美的形式。我的意思是当作者想写一些境界极高,近于梁宗岱所说的“宇宙诗”时,他就不由自主采取了五古这个形式,读者读这些作品时,胸襟也会随之开阔。


2024.10.18

相当饿的猫


2024/10/17

相和歌辞 秋歌 

雁南飞

北国秋风早,秋来梧叶稀。

秋蝉噤秋语,征鸟正南飞。

远麓秋浦外,长空云色微。

越乡庭前树,停盖待人归。



2024/10/17


am:那你现在还喜欢cybertruck吗?

我:喜欢啊。这个车作为车我还是看不上的,但它的样子就是我喜欢的车的样子。

am:哦。

我:但我最喜欢的肯定还是大G。

am:可是你也喜欢mini,不搭界呀。

我:不矛盾。也可以开飞机,也可以养猫咪。


2024/10/12


重阳寄京中旧友

黄菊今开否,秋来山更清?

红笺与君问,绿酒共谁倾?



2024/10/12


最近没日没夜伏案研究一个我还太想清楚的事儿,cpu快烧干了,满脸是包。但过生日了,还是发个自拍~~

百年不遇出了趟门,去买菜。晚上吃了个小蛋糕🧁



2024.10.12

不仅旧诗新诗是相通的,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有的民国新诗人,写出了神级作品的,其实国学和旧诗功底很深;也有的拥有西洋美术、音乐、喜剧、外语诗歌背景的,再写旧诗,也很精彩。古人也有各种文艺杂学都来的(王维、苏轼)。


其实对于今天人来说,也不见得要采取旧诗新诗这个分法。旧诗有自由体vs格律体,新诗也有自由体vs格律体。如果把考虑格律体、自由体作为两个顶点,中间这条轴上,有很多诗体。关键问题的是,如果要选某一个特定的体来写,就要符合人家的游戏规则,好比是用人家的规则来玩,不管是近体诗、还是词、还是十四行、俳句,都有人家的规则。如果决定写自由体,相当于是边玩游戏边创造规则,自由体并不是没有体,而是自己在实验中发明或发现体。都好玩。


2024.10.12

林庚在一篇文章中曾写到,许多写新诗的学生在上过旧诗的诗选课后纷纷改写旧诗。林先生由此感叹“这文化的遗产真有着不祥的魅力”,“像那希腊神话中所说的Sirens,把遇见她的人都要变成化石”;他来举胡适提倡研究国故为例,“说到旧纸堆里去只是为了打鬼,但是胡先生从此就没有回来”。林庚先生也并没有逃脱这“不祥的魅力”的魔咒,也被旧诗这个暧昧的“民族形式”的黑洞吸了进去。


2024.10.10


胡适

文学革命八件事


不用典

不用陈套语

不讲对账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

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

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不作无病之呻吟

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

须曰之有物

此皆精神住革命也。



文学改良之八项要事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烂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2024.10.8

如果说,印刷术和印刷业加速了诗和歌的分离,使得诗从被唱的走向被看的,那么,小视频会不会使得诗找回音乐性?我是说,做到流行乐没做到的?


2024/10/5

我说,我回头仿杜甫咏马,把我家猫咏一下吧。诗友发来了自家猫照片。哈哈哈哈哈。

made my day!


《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024/10/5


看到朋友发的照片,访白马湖畔的浙江省春晖中学堂。哎,不得不想,和这烟雨苔翠里教出来的孩子一比,加州荒村儿长大的真是野孩子啊…


什么丁香一般结着怨愁的姑娘,咱们这儿是仙人掌。不过作为姑娘的妈,我觉得仙人掌挺好。


離同學:旷野一样辽阔的大妞儿[机智]


2024/10/3

纽约纽约



2024/9/29


“如此优美,却不俗气,丝毫不取悦人。以我们从文字记载、传说轶事中对他的了解,我想我只能说,布鲁克纳这个人,即使想要取悦别人,他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一主题的优美,全然是神性的。”


2024.9.29

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如果不好,说明还没有到最后。


2024.9.28

We all care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Just please, don’t think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2024/9/28


刚才看人写周梦蝶的一段话。他晚年研究红楼梦,说自己秉持“蜻蜓主义”,避重就轻、长话短说,蜻蜓点水,一掠而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短毋长,能少毋多。哎我觉得这个蜻蜓主义太逗了。


昨天的图画得太丑了。简直不知道在想什么。(在自己的mac上不会用keynote)

这回好看一点了吧。数也调整了一下。


数本身不重要,肯定不是很靠谱,但也不是全然不靠谱。主要是想说,如果你点一点,身边有5个10个人一起写诗玩,那真的很可以了。


2024/9/28

重译 Hal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by Yehuda Amichai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hana Bloch And Stephen Mitchell)


嗯我早上看到一版翻得不好还有错误,看着难受。我翻一个[偷笑]


我想到古代文人大多数都是要上班儿的,就也觉得还好了。我也开开会和处理公文[捂脸][捂脸]


2024/9/25


有人私信问我,最近都没发字儿了。嗯最近主要是写诗玩得欢腾。

我最近开了怀素小草千字文、泰山峪(北齐碑)、和散氏盘毛公鼎(金文)-拓本和吴昌硕临本对看。

琴在弹欸乃、梅花、忆故人,还有一些旧曲子捡一捡。现在主要不在谱面和技法、也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诠释和表现力的问题。当然了,等诠释到了一定程度、技法又会有问题,然后技法解决了、诠释又有瓶颈。痛苦的螺旋上升、西天取经。观念呢,观念从来都不是问题。(直到成佛之前,观念才会是问题。)开玩笑的。#碎碎念

2024/9/23


“赋诗十首,不若改诗一首,少陵有“新诗改罢自长吟”之句,虽少陵之才,亦须改定。”(《陵阳先生室中语》)

2024/9/22

一转眼,Anderson Collection开馆十周年了,也基本标志着我搬来加州的时间。

那时候在Anderson做了两年义工,做前台接待和导览。每周五下午在哪儿泡三个小时,特别喜欢那个鲸鱼肚子屋顶的建筑,拿着工作人员停车证,有很好的车位。我的搭档有过银发老太太/大donor,自由工作的摄影师小姑娘(不得不和老公搬来北加这个破地儿)。哦对,我每每在湾区碰到好玩的人做着和科技不搭边儿的事,问起为啥搬来这里,听到的答案总是,队友要来。

那阵子我还在斯坦福上了二战后的现代艺术的课。那时还不兴远程上课,都得到现场,每周三晚上,阶梯教室。其中一半时间在馆里上课,闭馆之后。夜晚的采光很不一样,鲸鱼肚子屋顶变成灰色。我还写了很多小作文和期末paper,得了A。


接上条-特喜欢这个建筑,待在里面很舒服。又及,那时候我出门好像还是捯饬捯饬的。


设计师是Richard Olcott



2024/9/21

秋夜

曾共梁台宴,浮雲太白巔。

星槎泛銀漢,瑤瑟和鈞天。

曲散空山月,霜凝小篆煙。

別來秋已老,滄海寄珠圓。

甲辰秋分

(这首又是改了百八十稿(有点夸张说法)。总归是尽力了,今日来说基本没遗憾。)


2024/9/21

am:oasis你看嘛?

我:贵,不看!

我:像hozier这样二三百,多好。

我:能让我花超过一千刀看演唱会的,就两个。

am:taylor swift你不看吗?

我:那个是如果娃要看,我就陪她看。我自己不要看。

am:那你要看的…麦卡特尼?

我:对!

am:还有一个…王菲?

我:对!



又及,我很不爱看大型stadium的演唱会(虽然也看过很多很多,汗)。我那次看麦卡特尼,一个人去的。忘了票价了。肯定不到一千,我觉得我应该是很抠门儿地买了当时有票的最便宜的一档,三五百吧。体育场满满全是老头儿老太太,周围弥漫着大麻,入场时无边无际的排队,停车场无边无际的车。散场是凌晨一点,自己开车到家快凌晨二点了。我困得,280出口,从foothill以后,一直到家,完全没有印象。鬼打墙,人已经睡着了。一觉醒来到家了。特别吓人。


2024/9/21

秋分写金文

开毛公鼎、散氏盘。


大字20多公分。预备写榜书。


2024/9/20

求娃心中阴影面积。

附加分:求娃心中妈几岁。


娃:我给我自己起了个名字。

我:叫啥?

娃:祎仁。

我:哪两字。

娃(写出来):我仔细查过的读音、意思。

我:不错呀。内什么,我跟你说过我是起外号大王吗?

娃(警惕地):说过。

我(得意脸):祎仁…一人儿?

娃:……..

我:那我是一舟one kayak,哦不对,我应该是一熊猫one kayak panda。哎其实我是一猫。一喵儿。

娃:……

我:喵~~~~~~~

娃:……

我:你没发现我是用行为演绎了一下我的名字吗?

娃:我发现了。

我:那你也用行为演绎一下你的名字吧。

娃:我不。

我:你不用演。你就在这儿,你就是你的名字。一人儿~~~

娃:…….


2024/9/20

众所周知,我在朋友圈里只谈一部分的内容,并极少转发。

并不是我不谈其他部分的内容,只是我不在这儿谈。

但这里我要转发这个截图,因为仅仅从中文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可以进入文学史和语文课本。

(赞小山纯平的文章)


2024/9/18

针砭时弊、不露声色,越来越溜。

平平常常的话,没有关键字。

好作家创造关键字。

(赞六神磊磊新文章)


2024/9/18

昨天写了就一直在改。改得实在有点烦了,把前人嫦娥月宮诗全看一遍。我这个还算是有点新意的。真的。先瞎放着吧。不爱写七言。

配黄永玉的“戏蟾图”感觉比嫦娥还去应景嘛。


嫦娥

重樓遙羨瑤池宴,一棹流雲至廣寒。

自許天宮無缺月,誰堪玉宇鎖清歡。

憑風衫薄裁霜練,飲露身輕乘白鸞。

却為何人鏡中舞,當年可悔竊飛丹。

甲辰中秋


2024/9/16

刚才看到微信群新进来的一个同学,我手欠看了一眼id,那简直又是半夜阁楼转角处见了鬼。签名档写的是“美丽有两种,一是深刻又动人的方程, 一是你泛着倦意淡淡的笑容。”

这是2000年初来自数学系的在未名bbs的广为流传的名句…怎么时隔20年还有人用这句话做签名档。


当年听了这话会觉得挺感动。现在只会觉得把人太过物化/客体化了。现在我会说,去你的,谁的笑容,反正我不笑,我喜欢的也是方程。

(长大了多好)


出处在这里。Heroes in My Heart。BBS是网络最好的年代 http://staff.ustc.edu.cn/~yqliang/files/teaching/Heroes.pdf


有朋友指出,“可能“你”是指写出方程的人”。有道理的。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本意。(我对“红袖添香”之类的太敏感了,一想就炸毛儿)


2024/9/16

夜泊秋江醉夢還鄉依劉改之唐多令韻感作

霜夜泊汀洲,荻花隨水流,壓滄波蓬底千愁,把酒相邀惟月影,誰醉臥、任沈浮。

夢里返輕舟,江南如昔不。舊樓台卻似新游,欸乃一聲回首望,山水綠,人白頭。

甲辰中秋


2024.9.10

「我从来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女同学,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走夜路,越走越平静,因为我知道路的尽头就是黎明。」倪一宁


2024.9.8


娃:原来你真的不在乎我成绩。

我:是啊。

娃:也不在乎我上什么大学。

我:是啊。

娃:我以前不相信,没法相信,太奇怪了。同学的家长都…你怎么这么奇葩。

我:你原以为我蒙你呐,还是要trick你。

娃:是啊。

我:现在你信了。

娃:是啊。我小时候不敢相信。现在信了。你真的挺奇特的。

我:……

娃:那你不在乎,你为啥要问我交作业、写essay的事儿?

我:因为你在乎啊,没过程哪来的结果?

娃:可你又不在乎结果。

我:我不在乎结果,可我替你在乎啊。

娃:你为什么要替我在乎?

我:…….(思考进度条)

我:你说得对。我要想想这个问题。

我:…….(思考进度条)

我:我以为我应该在流程上facilitate你一下,帮你有更大可能性得到你要的结果。注意,你要的结果,不是我要的结果。所以我在乎的流程,不是结果。

娃:你为什么要替我在乎流程?

我;……(思考进度条)

娃:就假定你的确不在乎结果吧,你在乎流程,是因为你觉得在流程上你能帮到我?

我:能帮到吗?

娃:帮不到,平添烦恼。

我:因为我一关心流程,就显得关心结果,就给到你压力了。

娃:对的。

我:压力变成动力了吗?

娃:没有。

我:所以是平添烦恼。

娃:对。

我:那技术上不能帮到你吗?

娃:不是技术问题。

我:……(思考进度条中)

我:所以最好就是,流程我也不管了。

娃:好。


Take-away:我觉得我娃不学哲学真可惜了,哈哈,不过可惜不可惜的跟我也没啥关系。我娃想去学物理,我觉得她智力够、努力不够,不过够不够的跟我也没啥关系。

她觉得她能努力。好吧,加油。


2024/9/13

我对的这俩让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要不是玩玩别人出的上联,我一般不会写这个风格的句子哈。 ”三市铜驼愁夜月,五原白马掣流星。” “清笳皓月秋依垒,边马萧风夜出关。”


2024/9/11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不太严谨地说,大致是:

远远看去,端正持重、自有威严,令人感到不可轻易冒犯。

走近了、接触了,温文尔雅、温和可亲,令人感到如沐春风。

谈起话来,睿智犀利、言之有物、不矫情粉饰。

(朋友叫我既然昨晚没看debate,也不一定看重重放了,省得心里难过。好。)


2024/9/10

Diversity is not a dirty word. It’s a source of life -  Allison Russell, opening up for Hozier


娃带我来看Hozier演唱会。我麻溜儿就来了。debate录像了,回去再看[偷笑]


2024/9/8

爱玛,梁文道最近一期节目,花两个小时聊音乐,纪念布鲁克纳。可以的。

#2024/9/4布鲁克纳诞辰100周年


2024/9/6

其实挥别的不是小笼包,小笼包还有南翔、还有不计其数的上海菜,各有各有的好。挥别的也不是鼎泰丰。家门口的鼎泰丰、世界各地的鼎泰丰,还是可以常常去。

挥别的是…哎渔阳饭店、新光天地…嘛。和菜头把我想说的话说清楚了。我不用说了。


離同學說:是永远回不去的那个时代和年轻而无所畏惧的自己,以及那时以为未来会有的无限可能啊


2024/9/4

我好像没发过这个吧。暑假刚开始的时候,给诗社设计了一个印,取汉瓦当的感觉。

前儿老师看了,说真的排得很好。


2024/9/3

重译了博尔赫斯的《月亮》


2024/9/2

黄庭坚幻想性地缅怀仁宗朝的“盛世光景”,与其说是在美化仁宗朝,不如说是为了批判当朝。如果说苏轼、司马光那两辈人,对于政治革新本身还是认为有必要的,那么黄庭坚这一辈中的一些人,已失去了指望。

(读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这句话太扎心了)


2024.9.2


台湾老先生常常爱逮到我来问,我们壑念huo4,你们为什么念he4。(他大概隐含的意思是想说明某一代人或某一地区的人比较没文化)。我只能说,关于这个“为什么”…咱俩都不是研究音韵学,不能随口讨论出来。读音没有高下之分。就算做了大量研究,也只能坦然接受读音在变化这个事实。即使成了这方面的学者,对民间读音演变也只能事后研究,教材普通话拼音标准又是另一个大坑。


我讲了一大套以后,老先生继续问,这个暴露,我们读pu4,你们为什么现在读bao4。


不过多了解还是蛮好的,可以了解,演化是个过程,今天哪种家乡话的发音,都不能完美拟合平水韵。我这样说是因为比较感慨,外面有太多关于读音的争论…还有关于简繁体。其实很多人不是好奇要做学术研究和讨论,而是想说明自己这方比较高级、对方(某一代人或者某一地方某一群体的人)比较不如自己有文化。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多学些方言,还可以祛魅,其实哪种方言都不能完美拟合平水韵,但都挺好听的。就算是普通话直接念,诗也并不会难听。诗的美,押韵只占一小部分。(网上常有人争论用粤语、还是江浙话念诗好听之类的,“好听”是主观的,并不是事实。自己开心就好了,比高低没必要)


2024/9/1

暑期出行补记:我很喜欢香港MOA,每次途径都要看看,总会有新鲜事儿。虽然馆藏不多,但借展策展有趣有新意,不知是不是算有点哗众取宠,不过也不重要了。普及也是功德一件,反正我娃很喜欢,我也玩得挺开心。

这次有个展进门先测性格,分四种类型。每个类型安一位代表人物(如宋徽宗、康熙)、安一件代表展品(比如青花大罐)、配一个展厅,大家各自去看,再八卦别人的。展品把古代书画、器物、文人生活融合起来,还配点现代装置。(搭配相当牵强[偷笑])

还有一个吴冠中的纪念展,配了数码灯光屋,类似草间弥生的镜屋。

又及,我们还去西九打卡了故宫香港分馆,虽然那个房子外形很丑,但里面看还是挺美的建筑,值得瞧一眼。也是展品不多,但互动游戏好多。


2024/9/1

Roald Hoffmann,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ornell化学教授、发表了100多首自由体诗歌的诗人。

(一位老学长刚刚发给我他对Hoffmann的访谈记录稿,关于科学家的诗歌创作,给我很多启发。)

截图来自Hoffmann的个人网站。有意思的诗。


2024.8.31

“这就是《伤逝》影响后来很多年轻读书人的最基本的恋爱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第一,主要男的在说,女的基本在听;第二,男的不讲楼不讲车,也不直接讲政治经济,而是讲文学谈文化,讲伊孛生、泰戈尔、雪莱,基本上就是外国文学课。有人刻薄总结过这种恋爱方式,说现今社会男追女,有三个武器,晒身体,用钱砸,文化洗脑(话糙理不糙)。我们年轻时代没有那么复杂的爱情策略,但也懂得拍拖一开始就谈莫扎特、海明威、莫奈、屠格涅夫等。现在想起来,都是《伤逝》教的。


显然涓生在这个破屋里,他不只是在谈恋爱,作家安排男主角同时做三件事情:第一,一个男青年追求一个女青年(恋爱)。第二,一个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教育)。第三,一个文人试图唤醒被礼教束缚的中国女性,或者更广义的象征,男性知识分子,试图唤醒女性代表的沉睡的、弱势的大众(启蒙)。

“五四”爱情小说的这种基本模式,在20世纪可以上溯到老残替翠环改名,往后则在很多现代小说里重复: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叶圣陶《倪焕之》、柔石《二月》、茅盾《创造》、巴金《家》等。男的都是读书人,女的地位弱势可怜,恋爱过程像启蒙,目的在于拯救对方。女的必须玉洁冰清,玉洁就是相貌好看(值得拯救),冰清就是内心善良(可以拯救)。当然,这样“男爱女—男教女—男救女”的故事常常不太顺利,最后也会导致悲剧。”

许子东


2024/8/28

am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俩去开飞机。

我说,哦?

am说,飞737,不是你平时飞的。

我,哦?(心想,你对你老婆的商飞执照是有什么误解)

am说,其实是我在开。你在后舱厨房那边。

我,what?(心想,你对你老婆的商飞执照是有什么误解)

am,哦但你并不是空姐,没有乘客,飞机是空的。

我,哦。

am,你是在指导我怎么操作。我忽然就下降到2000尺了。

我,windshear

am,拉不起来,怎么也拉不起来。

我,要死了。

am,没有死,可以保持在2000尺。

我,会撞到东西的。会死的。

am,好像没有油了。

我,为什么不迫降。

am,经过了一个机场,但是没降。

我,要死了。

am,没有死,还是拉起来了。

我,是要飞去哪儿了。

am,不记得了。


2024/8/28

能拍出图三的真得是亲闺蜜…得低到多低去仰拍啊,木有修图。亲老公是肯定拍不出来的。

我给am看,他皱着眉头说,这没拍好呀,严重变形[捂脸][捂脸]你说得都对。


2024/8/25

布鲁克纳这套我凑上了3、4、5、6、7。发现只有上次买的7是精装,写着西德出品(1977)。这张是1976年的,只写了德国。为啥子?


2024/8/25

上周窜访南加,伙同亲闺蜜去听许子东的讲座。一个无忧无虑吃吃喝喝逛逛买买听听说说的周末,临走还千里打包了八宝饭、生煎和月饼。

(又及,尔雅基金会还是许子东湾区讲座的sponsor之一。鼓掌)


2024/8/19

黄庭坚评苏轼诗:“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2024/8/15

倒时差永远倒不回来的sunday hike


2024/8/13

内什么,Abbey Road有个live camera。它有个几秒钟延迟吧,所以走完可以看自己,但也是稍纵即逝。我来来回回走了三遍,截到几张图。哈哈哈


2024/8/13

娃学校剧社结束了14天的爱丁堡之旅。12个小朋友在Fringe演了四场,买了大大小小的戴着花格呢围脖儿的毛绒动物,全须全尾带着护照手机到家了。我的心也放回肚子里了。



2024/8/12

Banksy - an artist of our time


2024/8/6

布鲁克纳、马勒作陪,演Hans Rott第一(唯一)。Hrusa与Bamberger交响,正是极少几个录音版本之一的本尊。意外捡到一张票,位置好得出奇。What a night!

也许这就是赶上艺术节或音乐节的意义吧。


这个布鲁克纳symphonic prelude其实是未完成手稿,且作者有争议。有可能是他学生的作品。如果是的话,那今晚


2024/8/2

大英的中国瓷器收藏…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每次都被震撼。主要是震撼“策展”,也就是没有策展,只有扑面而来的土豪感。汝窑密密地挤在一起。一个破柜子摞一堆,近看全是元青花。就算是成化斗彩,到了别处也得一人独占一只展柜,四面打灯,下设棱镜秀款识,在这里只能挤作一堆,说一句原是我不配。一间小黑屋的瓷器,可顶浙博瓷器馆。


除了宋官窑和极少数明清精品之外,柜子里那种一堆一堆的都没有单独标签。不知道不熟的人要怎么看,所以说完全没有“策展”,哈哈。对瓷器熟的人就老鼠掉进米仓里啦。


汝窑存世67件半的说法已经更新了。2017年大英博物馆陶瓷学者考证,约90件(不包括残片)。台北故宫21、北京故宫18、大英17、上博9。其他就是零散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了。


2024/8/2

理查三世混搭一点点朋克和爵士。作曲和音效很棒。编排也很有意思,基本是全本,但三个多小时不觉得长,批判带点搞笑,蛮chill的。

台词、肢体、表情、互动…超一流的话剧演员。

2024夏天,在Shakespear‘s Globe.


2024/7

塞纳河


米拉波桥 银色的战马 

银色的羽翼

日落

埃菲尔

有波涛的香榭丽舍

豪斯曼巴黎改造工程。

左岸

银盔白马


塞纳河|1998世界杯-2024奥运会


孤骑千旗灯影入,罗浮几度曳银河。

复听桥水空流逝,一夜巡游唱旧歌。

注:「巡游」2024奥运主题曲,「罗浮」双关。1998年曾在世界杯决赛之夜参与塞纳河游船上的欢庆活动,2024年复在电视中观看2024奥运开幕。巴黎是举办三届奥运会的城市,1900、1924、2024,更有1900世界博览会和1919巴黎和会。世界桑田沧海,塞纳河仍是塞纳河。


2024.7.31

大诗人如李商隐,也有些过纤巧险怪的篇目,例如《蠅蝶雞麝鸞鳳等成篇》,被后人花式吐槽。


2024/7/30

在伦敦,就是一天话剧、一天交响、一天音乐剧、一天话剧、一天交响…如此这样过七天…


2024/7/28

旧书店淘到一本画册,Met 1973年出的石涛册页一套,喷印装帧纸张十分精美。

我今晚细细读了英文解说,特直白、特细致、特有爱,为我提供了不少情绪价值。好多解读又好笑又让人叹气又不得不点头,承认还确实是那么回事。(让我想起了拿英文读易经读伤寒论的时候,一会儿被惊呆了一会儿被警醒了。)

截这张图,看到这个人名,我愣了二秒钟,这个淳于/春雨/充鱼是什么东东。当然了,只愣了两秒钟,我的书法史常识还是很够用的,不至于发生常凯申那种惨案[偷笑]


tao-chi就是石涛。 chung yu你们先猜一会儿。(钟繇)


2024.7.26

今天读了这本书,陆扬的2010-2016之间四第五篇论文的汇编。除了传世文献,作者援引了近二十年发掘的墓志铭等新史料,梳理分析了中晚唐的政治格局。作者将古已有之的“清流”、作者自创词“文学宦族”literocracy、西方中国史界常用的“贵族”和“事功官僚”meritocracy、以及陈寅恪提出的大家已熟知的“山东士族”和“关陇豪强”等概念,做了对比剖析。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这个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常常分散在唐代科举、中古士族和中晚唐政治三个维度中;他试图做一点融合,给出较细致的观察。

前言里还有两段话,乍看和研究内容本身不直接相关,但显然是作者很想说的话,也是重要的话。见图片。


2024.7.26

放心猿于菩提树上,歇意马于清凉山中

黄滔 晚唐


2024.7.24

“枯松倒挂倚绝壁”,连用五仄,音节激越,就像耸立的峭壁一样,与上句的音响构成强烈反差;接下来“飞湍瀑流争喧豗”,七字中有六字平声,仅于非重读音节置一仄声,声韵悠长,再次转变声情,如行入绝境;其后续以“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归于五字连仄,与前句平衡,亦构成声韵上的回环往复。这么复杂的声情,除了李白,恐怕很难有人驾驭得了。


2024/7/23

高中时,各班轮流值日,加分扣分做评比(类似霍格沃茨也差不多)。条目总有大大小小几十条上百条吧,只有一条印象深。开学时教务主任特意宣讲,这是咱们学校的与众不同处。什么规定呢?就是去食堂的路上,不许跑。

下课铃一响,无论是跑了八百米多么饿,还是做了三角函数低血糖,无论从篮球场那头折回来有多远,还是多想抢到前头去买那永远供不应求的冬菜包子…也不能跑。

这件事,似乎比别的规定都更重要;因为我依稀有个印象,为这件事,不仅值日生看着,老师也得轮班站岗。隔几十米站一个老师。校长和教务主任也在必经之路上踱来踱去抓典型,提醒学生们不许跑。屡教不改扣大分。


据说这个规定源自几十年前尚未铺塑胶操场的史前时代。有阵子教学楼装修,学生们临时搬入校园另一端的平房,和主校区这边的食堂隔着土操场。一日,下课铃一响、校长从窗户看到北面涌过来千军万马、接天蔽日、尘土飞扬。顿觉斯文扫地、如坐针毡。

由此定下新规,无论你身在校园哪个点,只要是前往食堂打饭,路上不许跑。


读书人,再饿,也不能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吃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吃相很重要。须得踱着方步,摆出悠然自得的谱儿来。


忽然想起这一件小事。


2024/7/22

觉得美国大学申请有点儿唐朝中正制+科举制的意思…既要才华、又要人品,既要家世、又要努力,既要名声、又要成绩,既要写文章、又要推荐信…(或者有某项特别牛的话,别的可先忽略不计)。我觉得孩子们真不容易。

但我也说不上,这种方式和咱们这边发展得比较极致的科举(以及东亚普遍流行的标准化统考)相比,哪个更不容易。


2024/7/22

我把古琴安了拾音器,接上我的guitar amp。正要测试,忽然传来叮叮当当欢乐的小曲儿。我还以为我的amp见了鬼了。看到窗外开来一辆冰淇凌车,原来如此。问题是十几年从来没在这大农村见过冰淇凌车,哪里跑出来的。这条街上除了我家也没什么小孩子,可还是有孩子像听了魔笛似的浮现了。觉得surreal吗。

拿过手机拍照,刚好看到breaking news…虽然早有媒体预报,会在周末出消息,可听到不禁唏嘘。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日上午,好像不经意间出来一个twitter post,就会影响多少国运、家庭、个人。更觉得surreal。

图三照片来自twitter,登月纪念日。今儿刚装回来x(twitter),保持着我关注一众媒体+各位候选候选人+NASA的队形。


2024.7.22

陈子昂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隐士。说隐士是好听话,其实就是没做过官。他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门第不高,也没有出来做官。他家的家学不是儒学传统,而是墨家加一点道家,有点民科。

陈子昂不是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而是带着一点游侠气质。有一天。他玩够了,开始读书,据说很快就读通,来到长安出道。

他没有家世,也没有清望,那时候科举也还是很依仗名气的。如何出名呢?靠炒作。他买了一张很贵很贵的古琴,说某月某日,我要在哪里表演。到了那天,围观群众来了,他当众砸了古琴,将自己的诗稿分发给吃瓜群众。一下子就出名了。

后来他参加科举,受到武则天赏识,做了清流官。武则天死后,宋之问之类的大官都流放了,陈子昂官阶比较低,反而没受太多牵连,但也不会被重用。他就来官阶就原地踏步,并不是因为他耿直得罪权贵,而只是因为只是他是武朝遗留下来的官员。

他喜欢喊口号,比如“复古”、“复兴汉魏风骨”、过去五百年都是垃圾之类的。

后人认为武则天赏识宋之问,宋之问就是谄媚,陈子昂很耿直,其实是一种误解。只是宋之问官比较大,陈子昂比较低阶,其实他们同朝为官。

后人后人喜欢把体裁和道德挂钩,认为宋之问写近体诗,比较谄媚;陈子昂写古体,为人比较高尚脱俗。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宋之问也写了很多古体诗,陈子昂也写了很多近体诗。只是陈子昂喊“复古”的口号比较响,比较敢说大话,也比较愿意炒作自己。

感觉和今天的情况也挺像的。有的人爱标榜自己独立、断层、不合作。有的人不标榜也不炒作,未必不独立。


2024/7/21

我默默地下载了x(twitter)。每四年下载/卸载一回。(大选年)


2024/7/18

一路背回来了,那个1977西德出品。

搬马扎坐好,边看总谱边听,这待遇还可以吧。


“布鲁克纳使贝多芬式的交响曲在19世纪末焕发出生机。贝多芬交响曲的终点是胜利,布鲁克纳交响曲的起点就已经是胜利。”

巴伦勃依姆说:“任何指挥布鲁克纳的人都要有一种能力:在起奏的时候,就应该能够在心中听到作品最后的和弦的能力。如果不能在一开始时就这样做,他实际上未能理解布鲁克纳在动态与和声方面的构思。”

切利比达克讲到布鲁克纳第七时:“渗透我们听觉和情感的一切美好感受是出发点。但音乐并不是美——美只是线索。音乐是真。与其说音乐是一种有魅力的东西,不如说音乐是通往永恒的独一无二的道路。在音乐中,物质材料不复存在。终点即是起点,萌芽即是直截了当的结果。”


2024/7/16

惊闻梁文道重启做播客了。全新改版八分半,付费,入驻小宇宙。快去围观。

忽然感到一阵好笑,我比道长提早了半年,看中了小宇宙这个界面干净、人好少的平台诶[呲牙]

(矮油封面还有点神似…)


2024.7.15

推荐一本关于杜甫的新作《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从追溯杜甫的家世开始,写到755年安史之乱(杜甫44岁)。作者是历史学家、青年学者王炳文。

杜甫自己说,安史之乱之前,他写过一千多首诗。可如今存世只有一百多首。而安史之乱后,杜甫余下的十五年生命里,存世诗作近一千四百首。

“杜甫的前半生”,诗作十之八九散佚,这对于了解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写下后来那些诗篇的杜甫,是一种缺憾。虽然杜诗笺注汗牛充栋,但杜甫传记不过几种。对青少年时期杜甫的研究,犹显不足。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历史学家的视角、惊人的史料钩沉能力、生动细腻的文字,将杜甫“置回八世纪上半叶的家庭、家族、地域、政局和社会中”,为我们增加了“杜甫前半生”的图景的分辨率,分析了杜甫的成长,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轨迹。


我原以为我很了解杜甫,也很了解盛唐,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读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或知不确的新细节和新气象,更看到了一幅史料与诗句汇成的长卷。在这其中,每个人物有各自的生命轨迹和互相的命运勾连,令人掩卷长思。

举几个令我印象深的例子:

一是对杜甫外祖崔家、姑姑裴杜氏及姑丈裴家的考据,补充了杜甫童年和少年的细节。

二是文学派浮沉与杜审言、杜家和幼年杜甫的关系,对杜甫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三是对杜甫社交圈的两段详述。杜甫二十多岁时,父亲做兖州司马(从四品,已属于高级文官之列),杜甫跟随父亲在山东(“东郡趋庭”),虽一介白身,却颇有“官二代”青年才俊之姿,出入社交圈。当时的人、事、关系、局势,作者细致梳理、一丝不乱。“快意八九年”,杜甫只攒下一些不太牢靠的人脉,并没真正积累政治资本。这和父亲去世后,三十岁的杜甫自己再去混社交圈而面对“残羹冷炙”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唏嘘。


再举一段原文,展现此书考据文书、墓志等原始史料、并结合杜诗的文字,互为印证。“无论胜负,战事背后都是源源不断的中央财政输送。特别是悬远的营州,衣粮供给需要由山东半岛北部渡海送达,这就是唐朝著名的辽海路转运…这条壮观的财政转运路线,在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诗句中得到了真实记录,也在近年来拼合复原的吐鲁番文书《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中得到坚实印证。”



推荐这本书给小伙伴。期待作者的另一部书《杜甫的历史图景:战乱》,钩沉杜甫的后半生十五年。


再写个段子吧。古时候对读书人来说,父亲去世的时间点、母亲去世的时间点,对仕途乃至人生的影响太大了。不仅父母,祖母、外祖母、乃至姑姑啥时候走,一不留神都会改变人生。杜闲做兖州司马,杜甫追随父亲,二十多岁,往来无白丁,只他自己是白丁。可是“快意八九年”,眨眼就过去了。感触就是,父亲在位风光时,不能只带着儿子去social,得真给实际安排啊。可是话说回来,就算安排了,大厦一倾,能咋滴…不安排,儿子也有可能成杜甫。结论是别想太多了。


2024/7/12

看朋友回北京,带孩子逛颐和园。

于是把去年旧稿子拿出来改一遍。



小暑京西


快雨新晴,城西八处,芒鞋策杖徐行。

任浮山白日,驻暮舸晖亭。

半鳞爪、龙云镶璨。馀霞飞尽,远溆鸥迎。

立蜻蜓、一池莲碧,鱼跃蝉鸣。


金樽借梦,辙相还、循迹心惊。

渡旧景芳年,故人何在,万顷舟轻。

十七孔桥湖水,烟波外、依旧清清。

念月华如许,夜凉却为谁升。


2024/7/11

轻vent一下。最近为诗社的事,我在找找诗人学者朋友,想邀请来偶然做个小型分享或者笔会指导。本来是很小一件事。几位师兄师姐帮我掘地三尺,扒拉有没有学者或诗人或者有认识线索的。结果上下几十届,几千人校友精英…一个也没找出来。然后这几千人,一多半儿上的清华北大,于是再帮忙直接间接在北大人里扒拉…一直扒拉到今天…


我最终还是从一个另外的朋友那里,极偶然发现她是北大中文系的,问起来,她刚好和xxx是同学(xxx是风毛菱角的研究古诗词还积极做普及的年轻学者)。大学毕业这么多年了,早没联络,但她还是愿意帮我试着问问。她补充说,当年中文系上下好几届,真就xxx一个看着还像北大中文系的…真是神补刀。


我原本觉得是我个人的问题,可扒拉到现在,我实在也是不知道,是我network太不灵了,还是本来这世道就是不太灵。


2024.7.10

也许多少年后,会有人写下一本202x的xxx。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现处的地方,是不是漩涡的中心,也不知道,自己离历史有多远。


2024/7/10

在离开维也纳的航班上,读这本只有15万字的小书,行文不带喘气的。每段一个亮点,每页一个金句,还不断callback,让人不由怀疑是谁穿越了。

放下书,注意到航班须不走最短的大圆,而是在两个战场之间拣出一条航线。

《1913: 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


2024/7/4

贺四时诗社定名立社。诗友们引经据典、写诗写文、吟诵唱和、多才多艺~~


2024/6/28

时隔25年再来维也纳。小时候留下的印象就是去了好多宫殿、博物馆、在河边吃每人份半扇猪那么一大条的烤排骨。住在我爸朋友开的一个酒店里,几乎没什么客人。倒时差饿了,我就去厨房里找吃的。第一次见到commercial厨房的后厨,在巨大的冰箱里翻吃的,第一次吃到那种又硬又酸的绿苹果。

这次印象就比较全乎了,看东西也知道自己看了啥。虽然开会一般就全程塞在酒店里,但这毕竟是维也纳。我统共挤出大半天时间,暴走了三个美术馆、一个故居、两个咖啡馆、两个教堂、一场音乐会,外加国立图书馆。最难得的是赶上国立图书馆办的纪念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的小展。似乎只有德奥地区会有这样的纪念,全世界都无声无息吧…

城市建筑还是那么美,但感触很多、很多。不想说了。


还要感谢好朋友上周刚来过,一路给攻略,不然不可能这么高效。比如我要自己去leopold,估计会略过故居那一层,然后就找不着丢勒的大兔子了🐰


只有空抓到一家唱片店,全是jazz。想到一个梗,在德奥地区买古典的二手黑胶也是极不明智的,因为人家听的。(美国人家里的黑胶可能是主打上墙,所以新。椒墙)


2024/6/25

晚饭后,同事一群人,穿过公园,往酒店走。

一个说,这是莫扎特吗。

另一个说,这是the other guy。

一个说,有谁听古典乐吗?

沉默。

一个问,stella你听古典乐吗。

我,ummm…. I’m pretty hardcore…

一个问,这是谁呀。

看不出来我,我就是不想接茬儿吗。

同事们和施特劳斯热情拍照之后,马上就开始继续谈球。回酒店大堂吧,接茬儿看球。


2024/6/23

在温哥华,逛吃逛吃。

翻到这张布鲁克纳7。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卡拉扬,但这张是1977 “西德出品”,保存得很好。感觉应该带回家。


2024/6/17

放暑假啦。我最近上了MITxPro的几门课,还被发了个certificate,木有想到。(成人教育)

我上完了整一年的music tech课,满课时上了四个quarter,好像也可以拿文凭了呦,去studio或者live house打个工是真的没问题。(大专)

最近大家都出门了,书法篆刻古琴的活动都有休息。

我真挺爱学习的[捂脸][捂脸]


总算把小盆友们的年中总结搞完了,下周开年会,前后都有很多人休假,工作也进入了slow mode。

我空出来的时间,基本都在搞诗社的事儿,连写诗带讨论的,都在网上,感觉回到了bbs时代。

还有一波儿一波儿来人,找我玩,频次回到疫情前水平。

总之,就是特别有放暑假的感觉。


2024/6/13

没想到我能在一个公司待得换到第四个电脑了。我司也总算上mac了。


2024/6/12

一个好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三个好朋友的孩子高中毕业。下周还要去温哥华,参加我娃的好朋友的毕业典礼和派对。这几季节有好多庆贺和祝福,我也跟着十分兴奋。

另外,最近“含友量”相当之高,国内朋友到访频率回升到每1-2周一波儿,几乎追平疫情前水平。还有其他一些雅集、聚会。

过去四五年好像被冻住了一样,恍若隔世。忽然苏醒过来,有点“爷青回”了。

(我同事们还在纠结我是E人还是I人。我心说,我跟你们在一起是I人,我跟我朋友在一起当然是E人…)


2024.6.12

我觉得这是对绝对音感和相对音感的最好的解释啦。(by David L Burge)


绝对音感是关于色彩,更多和主观感受相关。没有绝对音感,也就是不能感受到每个音的色彩。好像在看一台黑白电视。

相对音感是关于空间,更多和理性分析相关。没有相对音感,就对音与音的关系或“距离”不清楚。好像是在看彩色电视,但分辨率很低。

两个都能被训练,都没啥神秘的。

(我以前以为绝对音感是没法train的,以为色彩在于和弦有关。那是不对的。)


2024.6.7

《颜氏家训》告诫“慎勿以书自命”。将书法归入“杂艺”,告诫子孙“此艺不须过精”,“慎勿以书自命”

的确。”诗文书法,皆余事也。”

读书人,德行第一。其他是末节。


2024.6.7

嗯畅想一下归隐生活。

一亩田,半亩塘,一片林,半片山。读书、写字、弹琴、作诗、种地,谈天。心也平,风也平。

写诗、弹琴、写字、读史、种地、谈天。


2024/6/7

借在北京出差的上海同事的一张图。

我一向觉得自己记性不错,小时候好多细节都记得;但我对自己高考三天没啥特别的印象,只记得考场在师大二附。回家每天吃绿豆粥。

但我对我上面一届的高考印象深刻。整整下了三天雨。我们这届在高二社会实践,全班发去前门一个商场站柜台。我下午早点翘班出来,骑车回学校,落汤鸡一样,打着伞在校门口儿候着。但并没有人知道我在候着。整整下了三天雨。

后来那人考去南方上大学。五年以后我们才又联系上。


(年轻时傻,还只会自己表演,自己感动自己。要很大了才知道喜欢一个人,要对人家好,不需要感动自己。哈哈)


2024/6/6

总算送上去了(Boeing,Starliner)


2024/6/4

发现一套很全的参考书,《唐诗学书系》。浩如烟海。最好用的是《唐诗汇评》。汇集后世对唐代诗人的评论,按诗人和诗作,一家一家,校对汇编。


我简直像老鼠掉进米仓里了。像我这种把参考书当小说的,我高中还认识一个,我俩有个共同的日常爱好是读字典…[偷笑]


2024/6/2

今年的无尽夏,还是蓝色。


2024/6/1

第一次坐waymo!

感觉和uber唯一不像的,就是停车时它会多往前开一点,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地方。真人司机可能看到公车站或者划红线的空档儿,也偷空迅猛停一把。


2024/6/1

在Ferry Building农夫市集买了一本小书。“a monk's guide to a clean house and mind”

来,给那个投了追觅的小盆友上上眼药。


2024/5/30

北京、初夏、毕业季,总会找一个下午,下场冰雹。

一会儿就晴了。那时如果天还没黑,就会有晚霞和西山。

当晚的夜空,会是蓝黑钢笔水的颜色。


2024/5/28

我娃做面,端过来给我吃,并照例发微信给爸爸说,“mom was fed。”

哎我的childhood trauma,都被我娃治愈了❤️‍🩹❤️

(凡尔赛一下[害羞][害羞])


2024/5/26

我刚打了几次球呀,am就装备上了,这是要培养世界冠军吗…

其实他就是应着我的名义,给自己买的….(乒乓球自动发球机)


2024/5/25

我从上大学起,就只用昵称字号行走江湖。吊诡的是,和中学校友同学相聚,自报家门都是本名、届别。那真是打回原形,无可遁形[偷笑]


2024.5.25

小满,给校友会成立了诗社,名曰四时诗社。

“寻旧京洛,年少疏狂。驰道同载,上林携手。”


2024/5/24

周日想到这么个事儿。四五天,初有眉目。看看下面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扫花以待。


2024/5/23

我第一次用GPT写中文,还是挺不错的呀。尤其在于他能够理解我写这封信的背景和目的,完事儿后顺口祝愿我这个活动圆满成功,这就很有context了。会来事儿。。

这个信要求比较高,因为是要帮校友会起个诗社,邀请信自然要镶嵌诗句和典故,比较雅致比较花团锦簇的那种。GPT是不行的。这种应制、面子文章,是我的特长。我教了几遍、给了例子,GPT还是很搞笑。我只能自己完成这些细节。但除此之外,行文流畅,清晰完整,能把我给出的简单要素进行适当扩充,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对象,语气很得宜。


真的是个不错的助手,在应用文领域,可以取代ghost writer。但不能取代写作主体。写作主体如果不大会写文章、或者对好文章的标准不明确,或者对内容和逻辑把控不住,就是以盲导盲,会闹笑话。


2024.5.22

有了根据地,就有了人。有了人,就有了钱粮。有了钱粮就留住了人,再扩大根据地。白手起家,打江山,也很有意思。(工作的事)


多说一句,看事情得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一个维度看问题。这样虽不保证成功,不一定要降维打击别人,能保证心情好。 


2024/5/17

一本薄薄的小书,《李商隐十五日谈》。两小时可读完,有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文字也流畅、娓娓道来。作者李让眉,名不见经传,有才华。


“李商隐在创作上取得突出的成就,与其政治倾向比较进步、思想比较解放有密切关系。” 1978,人民文学出版社。可真行,把我整无言以对啦[偷笑]


2024.5.17

am眼看我这几天在一首一首给朋友写诗,心痒了。我以前还没点名儿寄赠过,am心痒了,说,给我也写一首呗。

我说,好,写什么。

am说,要“寂照真如”四字藏头。

我,/:($&&@“”-(

但我还是写了。

am为表示“这有何难”,自己也写了一首,我只能说,我没什么可说的,不是诗。

然后am还蛮谦虚的,香菱学诗了二三天,改到第七八稿,竟然能看了。真是fast learner!他表示这和duolingo差不多好玩嘛。这里必须手动赞一下。

我七言也不太行,要我教五言肯定是没问题。但之前我写五言、还做podcast的时候,am总一脸不可思议、不置可否、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次教学相长活动,让我发现,他这样不大读诗的人,似乎与七言比较relate,也更爱学、爱写一些。(可能读比较简白的七言句子,觉得很像词、歌词,小时候读到的金句,也是七言多。猜测。)


先就此打住了。真要学诗,还是要从大量读五言、写五言开始。上来就写七言,读得又不多,很容易就夹杂习惯用语、用双音节词凑字、不懂或不能驾驭诗歌的最基本的字法句法,落入或俚俗油滑、或文白不通、或不知所云。

我搬个马扎等看他啥时候想写五言。


2024/5/16

给娃改prom dress,还特别查了一下how to lace up a corset dress [爱心][爱心]


2024/5/14

娃和counselor讨论申请大学清单。娃说想要去大城市。counselor提了几个学校供头脑风暴。娃颇惊诧,旋即意识到物质多样性。她具open mind又饶有兴致地找我讨论,不同人对大城市的定义。

我给了我的版本,基本是花式吐槽,论述为什么我们这一整个儿就是个大农村……

我娃拍拍我的头,淡定地说,你是一个可以盲测特定矿泉水品牌(关键不在这个技能,而是乐此不疲搞此类事)的人。


应该承认,娃大了,情商颇高。她并没有当场把counselor怼回去,说“我妈说了,全美国就一个city”之类的话。


(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家门口一场也看不上…足以让我炸毛儿)


2024.5.14

杜工部蜀中离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这是李商隐仿写杜甫的诗(一说是想象着杜甫在这情景下会写出的诗)。首联反问用得顿挫曲折,起得矫健绝伦,十分好。颈联之醉客、醒客,写尽筵席劝酒姿态,十分洗练。兼看晴云、雨云,更点出这联所指政事,大存深意。全篇既拟杜甫之顿挫沉郁,又显李商隐本人之清词丽句。写得好有气质!


2024/5/12

上了房顶,并没看到极光。初夏的蓝黑墨水夜空。星星倒是很多。洗洗睡了。


2024/5/11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 李商隐


2024.5.11

刘欢给甄嬛传全剧做的配乐,尤其是菩萨蛮、红颜劫和凤凰于飞,真是相当可以。配乐提高了整个剧的格局,贴合导演想拍正剧的野心。从言情、宫斗超拔出来,直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境界。


2024.5.10

am也是归来是少年。但他的少年气跟你我这样的少年气还不一样。他没有神经病气质,他是京城大少,没有childhood trauma,生活没烦恼。或者说有具体烦恼。但有事就做事,不往心里去。

其实在实地的境界上,他比我高很多,但段位高而不自知。我这里的一些事儿,在他那儿都不算事儿。 


2024/5/10

上周还在用热毯子和暖宝宝,今天就密密实实、扎扎茬茬地燥热起来。

结了一些葡萄,假充“花褪残红青杏小”。


2024/5/8

新ipad这支液压广告,堪称自杀级公关。不知道会不会和think different一样载入史册


“It’s a creative concept & good execution, but wow the ad made me surprisingly sad! “While trying to make a point about how its new iPad Pro is so powerful it can replace other mean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however, for many viewers, the ad doesn’t land the right note.”


有人说看到小号被压碎的时候心都碎了,因为回忆起小时候长久地看橱窗里的一支小号,而买不到的感觉。而我是看到节拍器压碎的时候觉得心碎。虽然节拍器恰恰是一样我早已不用实体,早转向手机app的物品,但那一刻忽然有又气愤又伤心的感觉(非理性地),下意识为自己用节拍器app感到自责和愧疚。可想见,能拍出这广告、批准放出这广告的人是多么insensitive。

2024/5/6

别的花儿都已开得疯疯癫癫的了,Eden才款儿款儿地开出一朵。气质拿捏住了。


2024/5/5

立夏前一天,下了一场暴雨。

于五月的湾区属罕见。


2024/5/4

苏轼《祭黄几道文》。

苏轼走时也是六十六岁。真是他年葬侬知是谁。与寒食帖相比,这篇写得含忍,故而更加一层冷峻和感伤。若说寒食帖有跌落谷底的苦痛、直抒胸臆;这篇则是无可奈何的伤心、人间不值。


2024/5/2

我手机连的icloud照片只从2015年开始。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日常只能进行有限度怀旧。


曾把老照片从各个时代的相机、数码相机、微博、msn里收集起来,外加还有一些纸质照片的扫描件,混乱地存档在移动硬盘里。几年、十几年也不会打开看一次。只能不期而遇地遇到(吓到)。


刚刚for some reason,到硬盘里找一个文件,手欠打开了新浪微博存档——惊见一张照片。那是朋友发的我的照片,原图我自己没有。当时大概随手一转,事后一点印象都就没有。


又是大半夜转角阁楼见了鬼。太有意思了。


接上条。是这张。张小花拍的[呲牙] 2012年。

那时还没有美图秀秀什么的,但应该有个什么滤镜。


哦对那天还遇到了何勇。同去的朋友要我帮他和何勇拍了合照。我刚才发给他看,他说他也没有这张合照,而且对合照之事半点印象没有。可见“老年痴呆”是不可阻挡的[偷笑]


2024/5/2

看你们都在放假到处耍,我在每天开十几个会…

不过…想到下月for some reason得要一个人去英国,无所事事逛半个月,就感到有点期待。翻几张上次的照片。我喜欢巴斯和白涯。


2024.4.28

我也有的。小时候,在同学们都爱塞着耳机听walkman的年代,我只有偶尔在家里跟着大人听听音响,自己从来想不起用耳机听歌。直到大学某一天,朋友带给我一张Beatles的cd。我拿出尘封的sony随身听,边听边走在深夜的校园里。唱到一句“Bright are the stars that shine,

Dark is the sky”时,瞬时满天星星都亮了,全宇宙在眼前闪烁。不是因为歌词,而是因为随身听的结界,耳机给我脑海的强大幻像。那一瞬的感受,这么多年都记得。后来再听到多贵价的耳机或者音响,也不似那夜吃到的豆子、看到的戏。渐渐走上半专业发烧、半专业搞音乐制作的路,那夜似乎是起点。


2024/4/20

省城一日游。

受印度影响的越南老板开的素菜馆和黑fufu的竹炭柠檬汽水


2024.4.17

写字“疯”成徐渭这样,还是可以看出基本功扎实,甚至有点法度森严。他已经尽量在破、在解构了,但可以看到这里露出一笔钟王,那里露出一笔北海,这里露出一笔智永,那里露出一笔苏轼,还不免露出一笔子昂。这样其实是好的,完全没有的话,就“俗”了。所谓俗,说的就是,假如没有审美源流,有的就只剩自己的习气。(并不是灵气)


徐渭说:“一日不思便觉思涩,古人未尝费书,须将名书日课临数纸,方入书道。”

“如偶写一字不成,须于众碑中寻之,碑字偶无乃出意自造,不可轻易率然而成。字美观则不古,凡古字,初见不甚爱,再见则得其到古人处,三见则偏旁点画历历在眼。”


李白、杜甫那样的大天才,也都在诗经、楚辞、文选、六朝诗下过大功夫;也都布局、谋篇、用典、炼字。建构再解构,仍然处处有基本功底子露出来。这并不妨碍天才的灵气跃然纸上;反而,正是给后学指了一条明路。


徐渭也说过,学诗和学书的方法不能说是一模一样,那简直是一模一样。


2024/4/15

爱玛,莫名其妙进个坑,练习题写了几行code…

上次写code还是小学二年级暑假,被送去学basic….


2024.4.14

学画画的意义。学画画,尤其是写生,教我要学会看。

本来以为自己在看,其实可能沉溺于自己的某种迷思或先置的概念里,形成某种主观的错觉。以为看到了,试着下笔画出来,才发现,原本不会看。

真是很好的训练。


2024/4/12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眘虚


2024/4/12

上巳

三月初三好

客尘京洛道

繁枝绿色新

花落飞蓬草


2024.4.12

我原本觉得,年纪一大把了,履历里还要提及毕业学校是又傻又丢脸的事。别人介绍起某某人,常常也会提一句,也是无可奈何。

后来想到,这是自古的习惯吧。不管官至几何,奸臣良相,科举出身总还是要被写一笔,先说郡望、家世,再补几句履历和眷属。不管多么跌宕起伏的一生,几十个字也就说尽了。


比如,“岑参,南阳人,天宝三载进士,解褐为卫率府兵曹参军。”“王铎幼时家贫,天启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


2024/4/10

继手冲咖啡后,有人在办公室茶水间放了一套抹茶工具。抹茶粉都没开封,我毫不犹豫地开张了。


2024.4.8

米芾是粟特人后裔,家在山西,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母亲是宋神宗的乳母,藉此关系得到校书郞的官职,晚年被宋徽宗任命为书画博士。虽为官有贤能,但为人太膈涩;仕途不顺利。晚年居于江苏丹徒,56岁过世。


他早年学唐人五家。到长沙为官,学岳麓寺碑,又访庐山东林寺碑。苏轼让他学晋人字,他就四处搜罗二王的字,临习之。米芾天资稍逊,到三十多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成就来自后天的努力,每日临帖不辍,特别刻苦地“集古字”。米芾自己说的:“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到五十多岁,米芾逐渐成一家。米芾的字好“势”。对于后人来说,这是值得汲取的一笔可观的财富。米芾的笔法极其精微,从魏晋笔法精髓中生出新意。他着意于笔锋的变化和毛笔的挪移运动的变化,故有“笔势”。他的字结构倚侧险峻,犹如奇石,章法错落不拘,故有“字势”。


米芾说:“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他的字,乍一看瀟灑骏迈,其实并非一挥而就,而是经过缜密地思索、结构。

他企图心太盛,想要超过“二王”,稍显得不够真率浑然。“势”是米芾的字的特点,也是局限。世人爱他的《蜀素帖》《吴江舟中诗》。我比较喜欢他的尺牍。


2024/4/6

矮油。风入松重新开业了。


2024/4/6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杜甫《九日寄岑参》


2024/4/5

仙女儿带着咱们逛园子


2024/4/3

我小时候抱怨我妈给我发短信为什么像打电脑一样,特别精炼、特别cold。最近,我偶然被我妈从家族微信群抓紧了一个小群,几个姨妈舅舅和我妈一起计划着回老家的清明扫墓事宜。上次扫墓可能是七八年前了,那时也没有微信群。这次我被偶然拉进来,得以围观了全程对话。不得不感慨,大家的语文真好啊。字句清晰、标点正确、文法通顺。几个姨妈当年都在中学或小学就停课,没正经念过几天书,后来下乡,再返程上大学,或者上大专。她们也许说不出什么很有文采的句子,但表情达意的功能十分到位。

这已经秒杀了多少今天互联网上看到的句子…


2024.4.2

孩子两岁的时候,姥姥奶奶对她穿什么衣服都有很多意见。我和孩子达成一致,穿衣服厚薄,由我看过天气预报来决定。只要厚薄合适,要穿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要穿多少层,里里外外不管多奇怪,都随她自主。然后,我去跟姥姥奶奶讲,请她们不要干涉。

后来说到吃饭,也同理。营养搭配的大类别由我来建议,但吃多少,具体吃哪种蔬菜,孩子自己随意。


我还记得我对姥姥奶奶说,一个人如果连吃什么、穿什么都做不得主,多么可怜。小孩子也是一个人。一个人,如果已经有明确的好恶,已经知道饥饱冷暖,还有了自己的口味和审美,这一切怎么能被无视呢。如果小孩子不能自主,不能逐渐长成独立的人,那其他什么教育培养都是白费。

我当时替我娃做出了超额反抗,态度是相当激烈的。我承认,其实这些话也是为了曾经的自己而说的。


2024/4/1

这句话比较扎心。就是说,有可能做到很正常;但为了显得正常而付出的努力和能力是惊人的。

“ …症状可能在发育早期(30个月以前)就有出现 ,但要等到环境要求超出能力的时, 才成为障碍…”

所谓情商不够,智商来凑。真是辛苦了。


2024.3.31

ᑐ ᑌ ᑎ ᑢ


2024/3/31

说得不错。我不用写小作文了[偷笑][偷笑]

简言之,ai可以给从业者带来价值,不管是提高效率,还是激发灵感。可以拥抱,也可以观望,各人随意。

对于外行来说,这种大型围观抖机灵,只能产生“用品”,不能产生“作品”。且不必说灵魂啊艺术啊那些,只说合格作品的最低线。ai可能降低了参与的门槛,但并不会降低产出的门槛和评价的标准。

(玩当然随便玩,降低门槛给大家玩,多好啊。我是看好ai的巨大价值的。只是想说,玩的人得自己个儿明白自己在做啥,做出了个啥。)


2024/3/31

搞来一支榜书大笔,还有两只猫。


2024/3/30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杜甫


2024/3/24

我的「咏艾窝窝」总算诹出来啦。南城牛街白记,宇宙第一艾窝窝,值得浮一大白


咏物习作

南城白记艾窝窝通韵


京华春四月 策马下城南

白记骈肩挤 牛街引首观

玉颊敷粉雪 眉靥点桃颜

吴郡香粳糯 金时红豆绵

宣德烝御供 素手綰凉团

岁岁祈不落 长安花已残


*艾窝窝记载始自明朝,古称不落荚。四月佛日前后,宫中和民间以艾窝窝礼佛、祭祀、祈福。

*吴兴糯米、金时红豆:皆是产地



2024/3/22

还不少人和我一样,一天炫完8集。

(netflix三体上线)


2024/3/21

我把课内课外的所有事情都往前pull,想在今早干完了,以便今天看三体。结果今天开了15个会。

明天约了朋友玩,我一般周五是“法定”不开会日,不知道为什么搞出来8个会。

日子过不下去了。


2024/3/18

李白是怎么学写诗文的?他把《文选》仿写了很多遍,不满意的就毁了再写。现在人读懂一篇都蛮难得吧,李白是全本通读通临。他不是“意临”,而是从选字遣词、句法构造、章法转合、到技法修辞,亦步亦趋地模仿。

李白写诗不是靠喝醉了酒随便胡诹的。李白是下了苦功夫的。李白当然是天才,天才尚需如此;凡人要好好玩耍,更只得如此。要不就别玩了。

才华和灵气是不会被训练、规格束缚住的。被束缚住的,那都不是真的灵气,是自己的臆想。

书法亦如是。狂草其实技巧极深。创作时写得很慢,章法笔法严密,一丝不苟。


试看李白仿写的一段。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一模一样。哈哈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恶何归。

——李白《拟恨赋》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江淹《恨赋》



2024.3.16

音乐没法兼职做


2024/3/16

d小协 d小协 d小协

几个注脚:

1 Salonen是芬兰人

2 几天前宣布Salonen获了今年的极地奖

3 昨天突然官宣Salonen明年之后不再续约,因为和理事会的理念有严重冲突

4今天台上台下感情特别热烈(综合以上多个因素)。我以前以为只有MTT在本村有这样的人缘儿,结果一脸懵地今天又摊上一回

5 我还从来没遇见过乐章间鼓掌的,今天观众不知道咋了,一直在打断(莫非有什么新fashion)。不知道Salonen内心OS怎么样,反正下半场第三第四乐章之间干脆没停,半秒都没有,就直接起了。没给机会被打断。最后一个音符本来应该余音袅袅几秒钟,但指挥手没放下就有人叫bravo鼓掌。Salonen很久都没有转身谢幕,一直叫不同乐手起来谢幕。一般指挥都会先转身向观众致意再回去叫乐手的,我的解读是他不满了… 不过纯是我的主观臆断。


2024/3/16

我不大喜欢米芾和王铎的字。这两位对书法的企图心都太强了。用《颜氏家训》的话来说,这其实是多大点儿个事儿啊。

写字要写到这样技巧外露的份儿上,于古人的君子标准来说,其实已经不太体面了。

当然,后人拿来练字是很好的,技巧全摆在面上了,一招一式给比划得明明白白,毫无藏掖着,耍杂技给看,吃定了别人就算学也很难做到。


最近开的新功课有点多: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天发神讖碑、汉简、崧高灵庙碑、石鼓文、晚清篆书一家一家写接茬儿写、米芾、王铎。用来放松的是虞世南、各色小楷抄经、拿捏着八大加王宠打底加点魏晋章草再加点赵孟頫的小行书随便写写诗词歌赋什么的。以上。


2024.3.15

为什么河伯乘水车,不称为船

为什么东君乘龙輈,不称为车


2024/3/15

传说中的修音小软件儿。课上有好多练习用的修音文件。那唱得,不能说是完全没调儿,只能说是十分欢乐。听久了我都快听不出来了…. 哈哈哈


2024.3.14

胡不归京华


2024/3/14

语文好的人,日子过得喜气洋洋的啊。我时常在朋友圈、信息里看到各式笑话,欢乐无比。比如“时隔xx年,我又莅临了xx地….”“我上周末携全家光临了朋友家…”“我一时失察….”这种故意的文邹邹,更添喜感。

内什么,中文也是有敬语的。

对于不知道确切含义的词汇,其实最好不要用。不要故作文邹邹。说短句子、简单词就很好。“我来到…”“我去…”“我一不小心搞错了…”



2024/3/13

半夜忽想起,初中时结的诗社曦月社,大学时的bbs梦版(红楼梦版)。人有多少年没有见了。大概此生都不会再见。其实也几乎从来不会想起。偶然在夜深人静时,忽而没来由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2024/3/9

小时候会问自己很幼稚的问题,我是更喜欢数学呢,还是物理呢?其实,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被数学表达了的物理和被物理解释了的数学。天,这世上简直没有更美好的事情了。

(除了中观吧,但中观可以不算这个世上的。)


2024/3/9

水库远足。在山头,正对着apple park和南湾胜景picnic,背靠着满山落英缤纷。回来写诗。多么嗨森。

浮生千万事,不如把臂入林间。


雨後遠足至山間水庫遇行人問路


雨過屏山淨,風歸鏡水閒。

落花泥竹杖,飛絮羽青綸。

迷徑二三子,浮生剎那般。

茲行因勝侶,把臂入林間。



2024/3/8

律诗的一个试金石是把首联和尾联连在一起读,看看能否组成一个完美的绝句。如果能的话,就说明中间的两个对子就是不必要的。如果不能,则说明中间的两个对子是“活跃”的、有“意义”的、有“作用”的。

这句话实在是很扎心。

(去看晚唐律诗,常常有这种的。平白无故来一副精美绝伦的对子,但和上下文都不搭着。慎之、戒之。)


2024/3/6

做题永远都不会感到烦,但会感到累。没办法,身体不好,体力有限。


其实,从娱乐性来讲,我认为八卦远远不如做题,物理学家的段子远远不如物理学本身有趣。但是,八卦不费脑,因此可以用来休息。


我本以为大部分故事我小时候就都听过了,但如今信息量太大。网上随便翻翻,总有一些新故事,让我笑得前仰后合。


等我有空来讲些物理学家的段子吧。比起魏晋唐宋文人的,一点不逊色。


2024/3/2

雨后早樱


掷盏琉璃醉,青岚浣夕氲。

墨皴麻点色,笔漾辋川云。

素锦樱如玉,苔蒲绿作裙。

商山一回首,花霰且纷纷。


请选择性忽视“街上没有樱花”且“后山的日本花园的樱花也还没有开”的事实。这里有的是啥?是樱桃李、杏花、梅花吗?



2024/3/2

又下雨。和一个客户打电话会,上来先寒暄天气。他问,湾区怎么样啊?我说,好容易出一点太阳,最近几周都在下雨,没完没了。他说,唉,我是不能够同情你的。

得,我忘了他在西雅图的…


2024.2.29

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阿含经)


2024/2/29

你渡過几个2/29了?


四载今何赖,白驹不识途。此间虚十闰,茅舍话围炉。


2024/2/27

Prada新装,体现了zoom上班的精髓。

(是我一贯喜欢的comme de garcon和maison margiela的解构调调)


2024/2/25

当脑海中响起老师当年站在阶梯教室的四块绿黑板前,对着这个字母τ的振聋发聩而独具匠心的发音时,回忆排山倒海地重重浮现;但毫无规律十分凌乱,重点围绕着百花齐放的希腊字母读音和各种冷笑话……一旦开始做题,就开始爷青回…


2024/2/24

网红咖啡汤圆儿。一言难尽。


2024/2/23


在大董吃饭时,随手翻起这本书。读了一会儿,想买下来。店里说每家店只存一套,打死也不卖…

我只好费事在淘来了贵价旧书。


大董本董写的《一日一菜》,上下两册。

有浮生六记、随园食单、雅舍谈吃、蔡澜和沈宏非的调调,还特北京。


盗故宫公号的图,发张雪景。


2024/2/23

偶尔打到一个ultra细密的奶泡,会很开心哒。又做了藕粉拿铁。


2024/2/23

考克斯和福修的《量子宇宙》真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翻译得流畅。大部分此类科普读物的翻译都极为蹩脚。这本书竟然让我借着高中代数大差不差get了。更准备的说,让我以为我get了我以为我能get的部分。至少可以鼓励我继续读更深的书。

这本书渐入佳境的时候,忽然画风一变就谈半导体的发明了。可能是为了降低姿态和我这种大众读者相连接吧。我准备再去好好念念别的书。


唉我简直羞于提起我还有个数学系发的学士学位….如今高等数学在我这儿只剩下哲学层面的模糊影儿,只有心法而毫无招式了…


(can you hear the music…)


2024.2.22

误落尘网中


《晋书 · 顾恺之传》: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矇记行于世。


2024.2.21

“我们愈是了解世界的本性,它看上去似乎愈简洁。”

“宇宙的永恒之谜在于其可理解性,宇宙能被理解是个奇迹。” 爱因斯坦 1936 《物理与现实》

“量子力学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但不会让我们更加接近他老人家的秘密。无论如何,我相信他老人家不会掷骰子。”爱因斯坦给博恩的信


最近在复习微积分习题、自学量子力学教材,以为休闲娱乐。


话说,我觉得学教材蛮好的,比科普读物读着要安心。因为这些东西其实无法借助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语言,所以数学框架是必要的(甚至至关重要的),否则就没有任何认识的工具和交流的语言了。不这样学,很容易陷入一些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想象。


另外,我以前学数学,从高中到大学,分了很多年、很多课。此后并没有机会把它们结合着用在什么上面。不用,很快就忘记了。现在看到线性代数、微积分、三角函数、非欧几何、概率、统计这些东东,原来都被用起来了…这种把经年的missing pieces慢慢拼起来的快乐,真是无与伦比。即使只是管窥蠡测,也很快乐。


做这本书的全部习题还是有困难的(怒补高数习题中),但总算有一种瞅见了一招半式的感觉。


我小时候一直不知道我更喜欢的是数学还是物理,现在知道了,我喜欢的是用数学表达的物理。一个量子物理里面的数学公式实在太美好了,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只有诗歌的神性能与之相比。


薛定谔和狄拉克都相信 “在任何描述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表达式中,必然有伟大的数学之美蕴含其中。”这种信念已经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


做题永远都不会感到烦,但会感到累。没办法,身体不好,体力有限。


其实,从娱乐性来讲,我认为八卦远远不如做题,物理学家的段子远远不如物理学本身有趣。但是,八卦不费脑,因此可以用来休息。


我本以为大部分故事我小时候就都听过了,但如今信息量太大。网上随便翻翻,总有一些新故事,让我笑得前仰后合。


等我有空来讲些物理学家的段子吧。比起魏晋唐宋文人的,一点不逊色。


讲段子是因为故事可以用语言描述的。物理不行,物理的美好只能用数学描述,不适合朋友圈。


2024/2/20

朋友发来府右街街景灯笼照片一张。

我:北京凌晨两点了吧?

朋友:对,睡不着。

我:读泡利不相容原理吧,多么优美的证明。读一会儿就睡着了。

朋友:…….

(我想应该已经睡着了)


2024.2.19

一粒沙

超越普朗克常数

穿过星际寰宇

被旅行的我

看到


2024.2.17

I know。我去college上课真的是是一个非常annoying的存在。学习态度和情商都和赫敏差不多。只有我一个人记笔记,大家都揣着兜看着。下礼拜的书早就看完了,作业已经交了。下课了,老师从SF来一个很有名的studio的audio engineer rewire the control panel,说欢迎大家留下观摩。竟然娃们都散了,只有我一个人留下,先是看,十分钟开始伸手帮忙了,三十分钟以后就只需要他们说,把这个装上,我就把一个control console装上了。

也不知道是millennial对gen z的降维打击,还是ivy league对college新生的降维打击。

和大学生比起来,虽然我不是很富有,但毕竟一把年纪了,可以器材线材自由,需要买什么就买什么。下课了开着porsche回家。


2024.2.16

如昨花千树,桃红复更红。


2024.2.12

朋友将一张琴放在我这儿babysit。

我想着既然需要养两张琴,不如来点不一样的。在我的忽悠(提议)下,我们把这张换了丝弦。古法的蚕丝弦。

我还是第一次弹丝弦,哇果然有老唱片里的弹棉花音[偷笑][偷笑]


2024.2.11

过年必备:赤豆什锦松糕、豆沙八宝饭、芝麻汤圆、“腹有诗书”之鲜花饼豆沙酥、以及花猫出镜


酥饼要是谐音“输”就不太吉利,所以就谐音“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 - “华”可以射覆到玫瑰花馅儿。自己创造典故…


2024.2.8

一年一度 十香菜


am:木耳切丝是不是比较难?

我:木耳切丝也没有格外难,哪个切到后面都烦。

am:我看千张最容易切吧。

我:在前面切,就觉得容易。其实,哪个在前面都觉得容易,哪个到后面都越切越烦。所以,“感到烦”这件事是没有自性的。不过是实执假立的名相概念,是如梦如幻的显现罢了。

am:……

2024.2.7

我上小学时在姥姥家学了做酥饼。那时候不大容易在外面买酥皮点心,所以一放寒假就会回姥姥家,跟着我大姨妈做。开始豆沙也自己做,后来能买到一个叫“京日”牌子的水豆沙。

好多年过去了,几乎不怎么自己做酥皮了。这回重操旧业。试了豆沙和玫瑰两种馅儿。还可以耶。


2024.2.4

立春。穿马面裙,写春联。

帮朋友的协会、公司写几个藏头对子,帮人写一个序。还文债,感觉正是一些腊月里该做的事。


马面裙也发一张。昨晚就雷雨警报,今天妖风大作,据说一度gust到50多迈。镇上电线杆子又倒了一批。下午三点开始停电。


借着阴天的一点点日光,把朋友拿来的山楂做了糖葫芦,做了每天立春都要吃的春饼。天黑了,就只能靠着电池。

希望明天能来电,但对PG&E也不报什么指望。还是希望能多一点紫外线来充电吧。


2024.2.4

《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就是“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出处.


2024.2.4

傅山是一个奇人。他本来写字画画是明代主流的清新秀润、绮丽明净的风格,但后来经历了大的转变。傅山自己说,他十几岁时,学晋唐书法不太得法,后一学赵孟頫就学得很像;中年以后,他自我反省,认为这是骨气不够硬的原因,改学颜真卿来对治自己的浮华和俗气。他说赵孟頫耽误了自己三十年,还顺便把赵孟頫的气节骂了个狗血喷头。


那么,傅山年轻时学写赵孟頫,为什么不说赵孟頫是匪人?因为时移事异了。清兵入关、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傅山37岁。在这种情况下,傅山全然改变了对赵孟頫的看法,也改变了书法的审美追求。他自省,继而自悔,用颜真卿来“洗涤”自己。傅山这个对于赵孟頫和颜真卿的讨论,固然是在审美的层面上,就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进行了尖锐对比,但也超越了艺术层面,拿到礼教和政治层面了。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文史哲、道德、政治、和艺术,往往是不分家的。


附傅山原文:“余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获赵松雪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能乱真,已而自愧于心,如学正人君子,苦难近其觚棱,降而与狎邪匪人游,日亲之自不觉耳。更取颜鲁公师之,又感三十年来为松雪所误,俗气尚未尽除,然医之者,推鲁公《仙坛记》而已。”



傅山认为,写字做人皆是”宁拙毋巧,宁丑无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母安排。“孙过庭书谱讲到了对于形式的要求,但是也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其实,不能以美丑判定高低,要真,刻意地媚俗和媚雅都不高。


那么刻意地推动艺术进步,算可以吗?这个应该是好的,其实这是default。要技巧高度成熟。还要往前推进,这些都是default艺术的要素。这些属于探索、求索,不算不真诚。但这之上,还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臻于化境的地步,终于化有招为无招。如果不能臻于化境,其实也很好了,就算第二流。臻于化境了,就算第一流。


说什么、怎么说,哪个重要?

观念?形式也可以是观念,内容也可以是观念。


儒家的说法,文以载道、书以载道、教化是把内容(说什么)放到了最高位。善高于美。

是否要将艺术与人品、道德、政治分开来?


柏拉图也说,“内容的善是唯一的标准。”但这个善,不应当是世俗层面的政治和美德,而应当是究竟层面的真实、实相,truth应当和美和善的同一的。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这应当是指的人不可以心术不正,但这个正,我们今人不应把它理解为儒家的狭义的忠孝节义的道德,或某一特定的政治的道德、伦理的道德、人格的高尚,而应该理解为普遍的真理和真诚。


2024.2.2

我来庆祝一下自己更完了“诗歌公社”第一季吧。五个月,大致是周更。30集,加1集番外。可以过年啦。

图一给书们合个影。都是重读,但以前读也是浮光掠影吧,这次有精读和批注。每集都力图要讲出至少1-2点我自己的新意思。否则,只是总结重复前人讲过的东西的话,也没什么必要做这件事了。

文稿笔记涂抹了12万字,果然“输出”是最好的学习了。

第一次做podcast,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哒。


2024.2.2

想到编鼓就觉得郁闷,因为technical和creative的问题都没解决。两个搅在一起,就叠加郁闷。今天我决定不管怎么说,先把technical的问题解决了。科技盲要给midi键盘编program真是搞死了,然后pro tool的midi界面也特不友好,但我也暂时不想再学一个daw软件,除非以后要live。总之,一晚上看了好多视频和论坛,我觉得这样学习比较有gen z风范了。

现在搞差不多了,觉得脖子疼,还觉得还闹得慌。

明天可以move on去考虑creative的问题了。

只是胡乱碎碎念….


2023.1.26

这学期除了继续上录音混音课以外,还加了一个EDM作曲课。这个作业还挺有意思的。以前也不会听这么仔细,即使扒曲子也懒得扒这么多轨。我挑depeche mode是偷懒的,我怕我找个math rock的话,小节数数不清,数完就天亮了[偷笑]

昨天的混音课小作业是warm up,随便自选曲子做个rough mix。我看老师给的multitracks的曲子都不算太有趣,拖了好几天不想做作业。昨天突发奇想,把now and then的multitracks找到了。质量很差,只好从两个资源找了9个轨,还得一轨一轨去对齐,为整理track折腾了一晚上。rough mix其实倒挺快的。

自己重混一遍就可达到以下目的:让John开头的“one two”大点声;前两个verse不让back vocal进来;chorus开始让paul的bass被听得更清楚;让结尾solo部分的paul的slide guitar和弦乐组更强调一些。于是就可以自己胡乱听着玩啦。


2024.1.26

MTT在SF Symohony的50周年纪念,这个周末,马勒五。据说是告别演出。去年10月指贝九就有了别离氛围,这次可能真的是告别了。有评论说“It had to be Mahler. It was always Mahler.”


台上台下的情绪都外溢。谢幕鼓掌照例全体起立,观众席打出了We❤️MTT的小幅(见图)。MTT讲了一小段话,主要意思是还有很多其他的伟大作品和优秀演绎,大家常来啊。


第四乐章特别长,感觉应该长达12分钟以上(阿巴多版本不到9分钟)。MTT版本的马勒五本来就是整体慢,这次我能感觉到他是放飞了,完全personal的处理。但不觉得拖沓,可以一直被抓到。到乐章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就是进入了一种“谁死了”或者“谁走了”的时空。


我个人觉得SFS铜管乐一直是弱项,今天的音色还真是有点问题。第一乐章和第五乐章开头solo时有差点flub,但算是接回来,land了。圆号和大提琴对答的音色也应该更好一点。不算事故,但不完美。


值得赞美的是,MTT和SFS的弦乐配合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现场能直观感觉到。乐手们对MTT爱和竭力配合,完全满溢出来。每个弦乐手都像MTT的延伸手臂一样,或者是坐在同一个摇篮里被MTT摇。韵律和呼吸完美。


2023.1.25

环球拼死拼活也要把奥本海默的院线票房顶过$1B。又是加映又是重映,节前冲到$950M,停滞了;看来要借日本上映再冲一波儿。这个题材,还是R级,$1B太辛苦了,感觉环球拼了。诺兰应该感觉不错。华纳从来没使过这么大力。

奖项也是零的突破。诺兰总算拿了一回金球,然后拿到13个奥斯卡提名。我等着3/10搬小马扎看。


2024.1.24

今早上回笼的时候做了个大梦。我们仨去坐游轮。现实中我从来没有坐过游轮,也没计划,所以梦里完全没有任何基础,都很荒诞的样子。


入住房间是一个套间,卧室很小,想和宿舍一样,孩子睡上铺,旁边连着一个小客厅。入住之后就陆续动物来访,一只长颈鹿和一只老虎,关系很好的样子,像我家两只猫一样好脾气。应该还有鸟,和小型动物,记不清了。和老虎玩了一会,我忽然觉得这个样好像有点危险,就让am和娃先走,我最后走,轻轻地掩上了门,把老虎关在房间里。

出来漫步一小段,遇到一个施工处,改道又走几分钟,看到一个小咖啡馆叫fleur cafe。入座之后还没来得及点单,就看到来了几位表演者。弹钢琴的穿着露肚脐的小背心,有点像运动服。她以很夸张、类似现代舞的动作掀开琴盖,把绒布扔出老远,咣咣咣开始弹。我以为要弹什么后现代的东东,没想到是流行金曲。旁边支了一个小板,大家可以去点歌。我觉得很无语地看向舞台。钢琴一曲完了,脱口秀演员登场,一位胖胖的大妈,面善,但言语犀利,不留情面,点评政治和今年大选。

我听了一会,觉得很饿,就奇怪早餐怎么还不来。am说还没点单啊。我说,那你快点吧,我太饿了,先去回房间去拿点零食。我连手机都没拿,想着五分钟就回来了。

出了Fleur Cafe,我沿着原路走,心里有点担心回屋遇到老虎。走着走着,记得刚才那个施工改道吗,有个单行线,到那里我就走丢了。应该像西南略走一点就到,但施工堵住了。我只好向东绕,可绕了好大一圈还不见绕回来。

路上看到了好多不同房型,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人员:保洁、保安、厨师,也有很多客人在闲逛。还有垃圾车,泔水车,以及背着大包的backpackers(问号脸)。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殿样子的建筑,但有一点九十年代世界公园的廉价感,又有点像个马戏团帐篷。说不出的一种既严肃又滑稽的感觉。我探头去看,里面正在演一场大戏。场外另有一个小舞台,几个人在上面宣传新戏,cast演员,请大家明天几点几点来audition。舞台妆造都很有创意。我想对着海报拍张照片,回去给我娃看,但意识到我没带手机。

继续走,已经往北转弯了。这样离我的房间越来越远,不如还是回咖啡馆吧,至少拿着手机再出来。

路边有很多小店,主要是各种台湾小吃,有士林夜市即视感。几个女生在一家珍珠奶茶店排队。我想,这不会是免费的吧。我也没坐过游轮,不知道是啥规矩。我进去看看,好像真是不要钱。大家在自助打饮料,像那种自助酸奶店或者冰淇凌店。我也拿了一个杯子,巨大的杯子,打了珍珠、芋圆、红豆、野果,最后盖上一大坨冰沙。原来这家店没有奶茶,只有冰沙,而且只有草莓冰沙一种口味。我心里想,这一大杯的组合太诡异了,一会儿一定要带娃来看看。又想拍照,但手机没手机。


终于往西转弯了,可不一会儿,就被一个巨大的城堡阻住了路。我只好开始上台阶。类似萨尔斯堡或者quebec city那种小城堡。我想着,走到高处,想再从另一侧下去,应该就回到西北侧的咖啡馆了吧。可台阶仿佛没有尽头。我走累了,回头看。已经很高了,我想应该可以远眺刚才走过的那一片商业吧。眼前是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灯光。也不知道为什么已经是傍晚了。景色有点像洛杉矶,也有点像科幻片里的赛博朋克风的废土之城,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属、废墟、荒原和灯光。看不到海,虽然我知道远处应该是海。这个感受也和洛杉矶有点像。我当时想的是,游轮尺寸这么大吗?


应该走到制高点了,周围也热闹起来,霓虹灯闪耀,游人如织。可是整体却特别安静,仿佛谁按下了静音键。我四处看看,没有找到下去的路。这时,我肚子更饿了,找不到路,也没有手机,终于急得哭起来(主要是因为没有手机)。哭了一会儿,忽然想,为什么不问路呢。我擦了一把眼泪鼻涕,向一个工作人员走去。她穿着红马甲,好像是个电影院检票员。当时电影还没开场,她很轻闲地看着我。等我走近,还没开口,她就主动问:说吧,你想找什么的地方?我一听,又哭了。

镇静了一会儿,我问道:我要去Fleur Cafe,请问怎么走?她说,你就从这里左拐,这条小街,走两个路口,再左拐,就到了。

我道谢,走进了小巷子。走了一会才想到,冰沙没在手里。完全想不起来放在了哪儿。可能是欣赏赛博朋克大view的时候放下了?或者是擦眼泪的时候放下了?

又走了不知多远,路过许多小吃店和零食店,我也根本无心逛。很饿,兜里没钱,我也不太好意思问人家要不要钱。

终于,我在一家小店里看到了am和娃。这里就是Fleur Cafe的楼下。脱口秀已经散场,他们下楼来边逛小店边等我。

然后我就醒了。


2024.1.21

一周都是阴雨连绵,我又抱病在家。主要乐趣就是看各种粉红色和桃心形的糖果。买买买。口味牌子都不太重要萨,主打一个看着喜兴。


除了各种粉红色的糖果,最近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在盒马鲜生上看春节的花。然后给我妈和我婆婆家,买买买。她们好像都不是很想要…但我只是想买…


2024.1.19

绵阳风干麻辣萝卜干、北京王致和腐乳、涪陵榨菜、自家腌的醋洋姜、扬州四美宝塔菜和什锦菜心、上海奶奶给的酸辣白萝卜。

吃咸菜 腊八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