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精品咖啡已经在全世界雨后春笋了,其实并不是。过去两年,去了不少欧洲城市。似乎越是传统咖啡发达的地方,新事物渗入就越慢吧:巴黎、维也纳、米兰、里斯本,手冲精品都不咋滴,甚至翻遍城市翻不出1-2家好的(里斯本稍微好一点)。
但英国人比较会喝手冲咖啡,也许只是因为咖啡传统原本就一般般吧。
回想2019年,疫情前我的最后一个长途旅行是去英国。英国的精品咖啡那时就算世界数一数二了,比如Bath小镇上那家常年获奖的咖啡店,店老板还有和化学家一同研究水的著作(之前写过)。因此今年夏天再去英国,对咖啡期待满满。
我提前做了一点功课,也问了本地朋友。去了几家,都没有失手,在这里推荐一下。其他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好的,以我这次踩点的成功率来说,好店绝不止这几家。尽管去探去试吧。
伦敦
前面几天,我住在大英博物馆旁边。因为我逛博物馆很怕累,所以打算连续三天,每天只去1-2个小时。公司的伦敦办公室正好也在这附近,走路可达。UCL也在这儿附近,算是Soho再往北一点。这个区街道比较脏,游客也太多了,好像王府井似的。
伦敦开了家Koffee Mamaye,就在这附近。之前写过的,东京总店很夸张(笑),香港K11那家分店就变得前面正常、后面作妖儿(世界各地roaster的咖啡豆菜单)。伦敦这家就是普普通通的精品咖啡店了,没有什么世界各地roaster的豆子可供选择。店面小,但装修仍是那个调调,蛮可人。我看店员不大聪明的样子,决定不点手冲了,点了batch brew的坦桑尼亚,相当相当好。(顺便说,在香港是天热,不想喝手冲了,几次路过Koffee Mameya,都点了冰饮,也很不错。)看来Koffee Mamaya,或者就用他现在用回来行走江湖的旧品牌Omotesando Coffee,豆子品质还是有保证的。
附近还有一家Penny Drop Coffee,咖啡还可以,不算惊艳,吃了早饭。
大英里面顶层花园的下午茶,我喝了咖啡,就是一般般那种。夏天,玻璃屋顶晒得很热。
后面几天搬去Soho区南端,挨着国家美术馆那边,晚上看戏、吃饭都更方便。这边咖啡店更多了。
短期来伦敦出差或者玩,我觉得住这附近是好选择,类似在北京的新源里、三里屯或东四、美术馆。晚上看完戏,不用叫车或者坐地铁,腿儿着回酒店,很舒服。倒时差早起,又可以腿儿着觅咖啡馆,惬意。白天出门逛,往远处坐坐车其实没什么的。
Nostos Coffee:我倒时差倒到第五天,已经没有起那么早了,但还是不到八点。先在河边散了一大圈步,从大本钟、威斯敏斯特走过去,正好到Nostos。咖啡相当好,是那种会在菜单上详细讲解咖啡用水的那种咖啡店,你知道我说的那种轻微有点nerdy的调调吧。我买了这家咖啡豆回来。没得说。
我有个喝咖啡相当敏锐的朋友。她品尝我带回来的豆子之后,说,会有一点点红茶的香、涩和余味。她想,是不是英国人喜欢喝红茶呢?相比之下,日本红烘豆师常常会烘出乌龙或绿茶的香味。我没有考据过,但觉得这个猜想很有意思。
还有几家(包括连锁),可以去看看。
Ooo-koffee
Watchhouse - 是一家连锁cafe,吃早餐很多,咖啡也相当不错。离Borough Market很近。
Ozone coffee
利物浦
有一家Bean Coffee,附近有好逛的小店、美术馆。比老区那边显得现代、干净、有活力一些。
爱丁堡
爱丁堡的手冲咖啡就少一点了。这个确实还得看大城市,年轻人多、有活力的大城市。惊喜是遇一家精品巧克力饮品店Knoops。
精品巧克力店(bean to bar)有很多,这家是饮品店。认认真真做巧克力基底的冷饮和热饮,当然也卖巧克力bar和周边。(我差点就买了他家帆布包,忍住了)。
精品巧克力饮品其实比咖啡简单很多,但不如咖啡文化深入人心。这老板真是很好的产品经理,细致地“教育”消费者,培养社区。店里把点餐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写得明明白白(好像日本拉面店),把各种巧克力——从单一庄园、单一产地到混合,都做了一点点可视化,写出百分比,挂满一墙。店面的装修、设计、色调都十分用户友好。
他们起家在sussex,创始人是来自德国的移民,连锁遍布英国十几个城市,伦敦也有店。出海准备先去迪拜,也许以后会考虑日本和美国。
这家店其实就是在做星巴克对咖啡第二浪潮、小蓝瓶对咖啡第三浪潮做的事。这也是一个有心气把品牌的发音注明出来,期望有一天把自己品牌变成动词的店。我估计这家店能大红大紫。
最后一天,临去机场前,我去covert garden附近逛了逛,在Fabrique买了一根法棍,带回了家。
先到这里吧。需要按各地排布的咖啡店的链接,请看我的总结,在这里。仅限于我不仅去过而且比较熟的城市。https://www.onekayakpanda.com/links
//闲话一笔,如果抛开中国和美国不谈(因为这俩是我住的地方),只说这两个国家之外的地方。。。我有一个很武断的说法:全世界只有两个city:伦敦和东京。
(需要说明,我的这个说法,早在city不city这个网络流行语出现之前很多年就有了)
评判标准很主观、很随性、还可以随时变化,完全就是给我自己用的:
要有历史(此处需要定义));
要有经济(定义经济);
要有现实/现世的影响力(定义还在影响力);
要有活力、有年轻人、总有新事物不断出现比如精品咖啡,不能僵死——比如东京去年年底盖出了新的日本最高楼麻布hills,三十多年的地产项目,总算拆迁盖出来了,也是惊着我了;
要有水平足够的美术馆和博物馆;
要有水平足够的symphony,或者至少是重要演出不能错过的地方;
要有足够多的唱片店;
要适合步行;
要让我敢坐也会坐公共交通。。。
话说,最近奥运开幕式之后,我郑重考虑把巴黎promote为city。最近一次去巴黎是2022年,之前去了很多次,一直对它有点嫌弃。。。。但我现在有在考虑了,seriously。
//又及,利物浦真是可去可不去。但作为上学时不算很爱听音乐,但由于种种机缘还是收齐、并细听过The Beatles(以下简称Beatles) 所有专辑的人,还是要去看看吧。显然在这里重要的不是Beatles,而是那些个机缘。
利物浦是个重要的海港,从新老建筑到城市的感觉,都有点像波士顿,说反了,也许是波士顿像利物浦。(有那种旧金山和里斯本给我的强烈相似感,不一定理性,只是感觉)。
利物浦这个城市的旅游大半是围绕Beatles和音乐,当然要去看看老区的Cavern酒吧,live house和Beatles纪念馆,还要去码头和铜像拍照片,以及去HMV逛逛,再买点周边。朋友拉我去看了那个网红打卡大教堂,有全英国最大的管风琴。
伦敦更多相关地了:Abbey Road斑马线走一走,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来留影,排成一排,互相拍照。既没有红灯也没有stop sign,路过的车子也有点无奈吧。我每次去都会看上一阵子,people watching。Abbey Road网站上有个live camera,延迟几秒钟,可以走过去之后看自己的回放,我有截到屏。可以约Studio参观,但是没有那种几十块的参观票,只有几百块的体验票,介绍录音流程什么的。我一个同事过生日,自己给自己订票去体验了一下。我上过正经八百录音混音课的,就算了,省了。
可以去Apple公司的旧址看看,只有一个标牌,Let it be那场音乐会就是在这个楼的楼顶。
还可以去找找Lennon和其他人的故居,也只有标牌了。慢慢走,大概想象一想当年Lennon如何从Paddingon一个区走到Soho那边的公司吧。
发几张图。按下不表。
图片来自One Kayak
Comments